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也许,他们所处的时代具有某种共同特征。阮籍处在魏晋政权交替之际,战祸连年,政局多变,个人命运风云莫测,当时的知识分子对西汉以来居正统地位的儒家名教普遍丧失了信仰。尼采的时代,欧洲的基督教信仰及其道德观念正陷入空前的危机。中西的传统信仰迥异,传统信仰的危机却是两人所面临的相同现实。
也许,他们的性格风貌也十分相似。阮籍&ldo;傲然独得,任性不羁&rdo;,蔑视礼教,脱落世俗,尼采则是一个直言不讳的&ldo;非道德主义者&rdo;。阮籍&ldo;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rdo;,而尼采也是一个著名的狂人。阮籍常常&ldo;登临山水,经日忘归&rdo;,而尼采则在南欧的山巅海滨漂泊了整整十年。阮籍嗜酒,尼采反对酗酒,但他&ldo;不喝酒就已经飘飘然了&rdo;(《尼采全集》莱比锡版第8卷第366页),两人精神上都有一种常驻的醉意。(以上关于阮籍的引文均引自《晋书阮籍传》)他们都酷爱音乐,阮籍&ldo;善弹琴&rdo;,著有《乐论》,并有琴曲《酒狂》传世,尼采也自幼喜爱弹琴赋曲,一度打算毕生从事音乐。他们都是哲学家,阮籍著有《通易论》、《通老论》、《达庄论》,在正始名士中是一位谈玄高手,而尼采更是西方哲学的一代宗师。他们也都是诗人,阮籍留下了千古名作《咏怀》诗82首,尼采的诗作在德国近现代诗史上占据重要的一页。
当我把相似的时代特征和性格风貌联系起来思考时,我发现,使我对阮籍和尼采产生彼此联想的原因是,他们都在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危机的时代觉醒了一种悲剧意识,又在这种悲剧意识的支配下倡导和实践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在阮籍身上最卓越地体现出来的魏晋风度,还是作为尼采思想特色的酒神精神,实质上都是一种悲剧-审美的人生态度。这是两者的真正共通之处。
现在我试着说明这个论点。
第21章悲剧意识的觉醒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哲学家以深刻见长,诗人以敏感称胜。然而,真正深刻的哲学应该也能拨动敏感的心弦,真正激动人心的诗必定也具备哲学的深度。达到这个地步,哲学和诗就交融了。
有一个领域,是哲学的理智和诗的情感所共同分有的,是深刻的智慧和敏感的心灵所共同关注的,这就是人的命运。哲学自命是对终极问题的思索,可是,还有什么比人的命运更配称作终极问题呢?诗是心灵的呼喊和叹息,可是,如果这颗心灵对于人的命运并无深刻的感受,它就只能流于琐屑的多愁善惑。
人的命运充满种种偶然性,却有一个必然的结局,这就是死亡。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死亡为哲学、宗教、艺术提供了共同的背景。在这背景下,哲学思索人生,宗教超脱人生,艺术眷恋人生。既然人必有一死,短暂的人生连同它所有稍纵即逝的悲欢离合还有什么意义?当哲学直面人生的这一悲剧性方面而发现理智无能做出解答时,一种悲剧意识觉醒了。这时它只有两条出路:或者向宗教寻求解脱,否定有限的人生并禁绝生命的欲求;或者向艺术寻求安慰,在审美的陶醉中体验有限生命与无限本体融合的境界。
一切宗教在本质上都是否定人生的。基督教把生命看作纯粹的罪恶,人生只是赎罪的过程和进入天堂的准备。佛教把生命看作纯粹的苦难,人生的目标竟是彻底摆脱生命而进入灭寂的境界。可是,既然人生遭到根本否定,人生的短促还有什么悲剧性可言?反倒是值得庆幸的事了。所以,宗教其实是对悲剧意识的扼杀。在基督教统治欧洲以后,希腊人的悲剧意识死去了。在佛教风靡中国南北朝以后,魏晋时期萌发的悲剧意识夭折了。
另一方面,倘若对人生的悲剧性方面视而不见,或者故意回避,当然也谈不上悲剧意识。中国的儒学就属于这种情况。孔子&ldo;不知生,焉知死&rdo;,对于生死的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他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伦理学,注重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伦理秩序。他从来不把人的命运放到永恒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正如他的哲学绝无诗意一样,在他那里,艺术(音乐、诗)也绝无本体论的意义,而只是道德的工具。
真正的悲剧意识既不同于完全出世的虚无主义,又不同于完全入世的功利主义。不妨说,它背靠虚无,却又面对人世。它一方面看到人生的虚无背景,另一方面又眷恋人生,执著于人生,无论如何要肯定人生。正是这种深刻的内心冲突赋予了人的命运以悲剧性质。在阮籍和尼采身上,最使我们感动的就是与人生的悲剧性息息相通的这种内心冲突。
当然,魏晋人悲剧意识的觉醒并非始于阮籍,更不限于阮籍。从开一代诗风的汉末古诗十九首,中经建安、正始、元康诸代诗群,直到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绵绵二三百年间,慷慨悲凉的忧生哀死之叹悠悠不绝于耳,阮籍只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可以说,他把当时弥漫开来的悲剧情绪表达得最充分,也最强烈。
悲剧意识的觉醒,有其忧患背景。东汉末年以来,社会动荡,战乱、政祸、时疫不断,不说普通百姓,即使是上层分子,生命也毫无保障,动辄罹祸,危在旦夕。阮籍的好友、与阮籍齐名的另一位竹林名士嵇康终于遭害,阮籍自己也只是幸免于难。&ldo;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rdo;咏怀诗所悲叹的正是这种忧患之境。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人很容易看破日常伦理关系的无谓,而把眼光从人伦习俗转向人生更深远的背景。儒家思想仅在安定的社会秩序四壁之内才有它的立足之地,现在这四壁颓败了,人生的深邃背景或者说没有背景暴露在人们前面了。王弼注《老子》,&ldo;以无为本&rdo;,把虚无确立为本体,与海德格尔、萨特的虚无本体论一样,何尝不是人类根本价值观念迷离失措的哲学反映?
阮籍的咏怀诗尽管文多隐避,难以猜测,其中响逸调远的忧生之嗟却是谁都能领略的。82首咏怀诗里,浸透着生命无常的飘忽感,前途迷茫的惶惑感,以及脱俗无亲的孤独感。
首先是性命飘忽、人生无常的喟叹: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ldo;朝为美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rdo;
&ldo;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再生!
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rdo;
&ldo;开轩韬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rdo;
&ldo;逝者岂长生?亦生荆与杞。&rdo;
&ldo;自然有成理,生死道无常。&rdo;
&ldo;人生若朝露,天道竟悠悠。&rdo;
&ldo;晷度有昭回,哀哉人命微。
飘若风尘逝,忽若庆云晞。&rdo;
&ldo;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
荣名非己宝,声色焉足娱……&rdo;
人生短促,天道悠长,在永恒的背景下,凡世俗看重的一切,妻子、声色、荣名皆如浮云不足恋。可是,悲观里有执著,嗟生正出于对生命的热爱。于是仰慕老庄,渴求成仙长生,企望融入自然本体的逍遥境界。然而,正像鲁迅所指出的:&ldo;他诗里也说神仙,但他其实是不相信的。&rdo;《大人先生传》中写道:&ldo;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rdo;鲁迅解释说:&ldo;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无意义,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觉得世上的道理不必争,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虚无,所以他便沉湎于酒了。&rdo;(《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第3卷第499-500页)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历来是儒道互补。现在阮籍既不信儒,尽管尤好老庄,很想达观起来,可是达观里有疑惧,其实并不真信齐生死之说,依然是恋生恨死。安身立命的价值目标出现了空缺,既不能入世务实,又不能真正超脱,于是有了彷徨迷惘的&ldo;失路&rdo;之叹: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日本史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借我一生 两宋风云 吾师余秋雨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这个历史挺靠谱 周国平自选集 塞北三朝 恐怖十三楼 爱的四重奏 周国平论人生 山居笔记 千年一叹 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 人生哲思录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笛声何处 诛仙之问道青云 岁月与性情:周国平心灵自传
一场精心设计,她嫁给了自己挚爱的男人。夏馨菲,这就是你所想要的吗?他欺身而上,将她禁锢在自己身下,那好,我满足你便是。他气愤她的心机,化身凶残野兽,对她百般掠夺。原本是想折磨她,可是却为何会渐渐无法自拔?该死的女人,你是不是给我施了什么魔法,才会让我如此食髓知味,执念不舍。各位书友要是觉得...
美女?地位?珍品?所有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那都不是事儿!质问我没钱?笑话,我的钱可都是大风刮来的!...
那一年,他是东方最神秘组织龙组组长。那一年,他带领龙组将西方的黑暗议会打的七零八落,血族向他臣服,倭国忍者彻底消失。而这一年,他只想当一个普通人。可是,重出江湖易,金盆洗手难!...
相府庶女王妃不好惹由作者月荼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相府庶女王妃不好惹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三年婚姻,被不孕终结,老公出轨,小三挺着大肚子逼宫,被净身出户后...
她在逃跑途中,和神秘男人扯上关系。没想到他居然是高高在上,冷酷腹黑,且不近女色的顾凌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