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7章(第1页)

侈谈东西方文化,已经颇有些年头了,这违反我的天性,已如上述。但是既然已经走上了这一条路,我还要走下去的。特别是对东西文化之差异处,我仿佛害了&ldo;差异狂&rdo;,越看越多。没有办法,事实告诉我是这样,我只有这样相信,我这个&ldo;半瓶醋&rdo;晃荡了这样许多年,醋是否减少了一点,或者增加了一点呢?我看不出。我只是相信,如果醋增加到了装满了瓶子,那就没有晃荡的余地,想晃荡也不会出声。反之,如果醋减少到了一滴不剩,那么,瓶子里只剩下了空气,同样是不能出声。我看而且也希望,我这个&ldo;半瓶醋&rdo;,永远保留半瓶,给永远晃荡下去提供条件和基础。

《忆往述怀》第二篇:学林漫步《忆往述怀》漫谈书院

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制度,从组织结构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官,一私。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私人创建为主,有时也有官方创办的。其特点是:在个别著名学者领导下,积聚大量图书,聚众授徒,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从唐、五代末到清末有一千年的历史,书院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要谈中国教育史,要研究现在的教育制度,就必须着重研究书院制度。从这个研究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书院这个名称,始见于唐代。当时书院就已有私人办与官方办两类。在最初,书院还仅仅是官方藏书、校书的地方;有的只是私人读书治学的地方,还不是真正的教育机构。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随笔》中写道:&ldo;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rdo;但是,唐代已有不少私人创建的书院,《全唐诗》中提到的就有十一所,这些也只是私人读书的地方。

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起源于庐山国学,人称白鹿国庠,地址在江西庐山,为著名的白鹿洞书院的前身。陆游的《南唐书》中就有关于庐山国学的记载。总起来看,聚众讲学的书院形成于五代末期。有人认为,中国的书院源于东汉的&ldo;精舍&rdo;或者&ldo;精庐&rdo;,实则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北宋初年,国家统一,但还没有充足的力量来兴办学校,于是私人书院应运而起。庐山国学或白鹿国庠,发展为白鹿洞书院。除白鹿洞书院外,接着有很多书院相继创建,包括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和唯阳书院等,时有四大书院或六大书院之称。

到了南宋,书院更为发达。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制度之完善,都是空前的,几乎取代了官学,成为主要的教育机构。南宋书院发达,始于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后来朱熹又修复和扩建了湖南岳麓书院。书院之所以发达,原因不外以下诸点:理学发展,而书院教学内容多为理学;官学衰落,科举腐败;许多著名学者由官学转向私人书院;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出书快而多的条件,而书院又以藏书丰富为特点。因此,书院就很快地发展起来了。

元代也相当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奖励学校和书院的建设。不但文化兴盛的江南普遍创建或复兴了书院,连北方也相继设立了许多书院。但书院管理和讲学水平都很低。

到了明初,情况又有了改变。政府重点是办官学,提倡科举不重视书院。自洪武至成化一百多年间的情况就是这样。成化(1465~1487)以后,书院才又得以复兴,至嘉靖年间(1522~1566)达到极盛。明代书院由衰到兴,王守仁、湛若水等理学大师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宣扬自己的理学,他们就在所到之处创建书院。明代末年影响最大的是东林书院。在这个书院里,师生除教学活动外,还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活动。这当然要受到统治者的迫害。天启五年(1625),太监魏忠贤下令拆毁天下书院,首从东林,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迫害东林党人的大案。

到了清初,统治者采取了对书院进行抑制的政策。一直到雍正十一年(1733),才令各省会设书院,属官办性质。以后发展到二千余所,数量大大超过前代。由于书院多数由官方操纵,完全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力,因而也就没有活动。当然也出现过少数带有私人性质的书院,晚清的许多著名学者就在其中讲学。

统观中国一千多年的书院制度,可以看到书院始终是封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统治者既有调和,又有斗争,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教学特色。书院这种形式还影响了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办学。

这样的书院制度有些什么特点呢?毛礼锐主编的《中国教育史简编》对中国书院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1教学与研究相结合;2盛行&ldo;讲会&rdo;制度,提倡百家争鸣;3在教学上实行&ldo;门户开放&rdo;;4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5师生关系融洽。

上述概括当然不是最后的结论,随着书院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书院特点的认识,也将随着史料的逐步丰富而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比如在组织管理方面,书院就有很多特点:管理机构一般比较精干;经费来自多种渠道,书院能独立自主;学规则灵活多样,能寓教于管等等。这中间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忆往述怀》第二篇:学林漫步《忆往述怀》文得学养

中国古代学者能文者多,换句话说,学者同时又兼散文家者多,而今则颇少。这是一个极为明显的事实,由不得你不承认。可是,如果想追问其原因,则恐怕是言人人殊了。

过去中国有&ldo;诗言志&rdo;和&ldo;文以载道&rdo;的说法。抛开众多注释家的注释不谈,一般人对这两个说法的理解是,所谓&ldo;志&rdo;是自己内心的活动,多半与感情有关,&ldo;言志&rdo;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情,抒发形式则既可以用诗歌,也可以用散文,主要是叙事抒情的散文。所谓&ldo;唐宋八大家&rdo;者,皆可以归入此类。而&ldo;载道&rdo;则颇与此有别。&ldo;道&rdo;者,多为别人之&ldo;道&rdo;。古人所谓&ldo;代圣人立言&rdo;者,立的是圣人之道。自己即使有&ldo;道&rdo;,如与圣道有违,也是不能立、不敢立的。

这样就产生了矛盾。人总是有感情的,而感情又往往是要抒发的。即使是以传承道统自命的人,他们写文章首先当然是载道,但也不免要抒发感情。我只举几个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唐代韩愈以继承孔子道统自命;但是,不但他写的诗是抒发感情的,连散文亦然。他那一篇有名的《原道》,顾名思义,就能知道,他&ldo;原&rdo;的是&ldo;道&rdo;。但是,谁能说其中感情成分不洋溢充沛呢?又如宋代的朱熹,公认是专以载道为己任的大儒。但是,他写的许多诗歌,淳朴简明,蕴含深厚,公认是优美的文学作品,千载传诵。连孔门都注重辞令修饰,讲什么言之无文,行之不达。可见文与道有时候是极难以区分的。

清代桐城派的文人,把学问分为三类:义理、辞章、考据。他们的用意是一人而三任焉,这是他们的最高标准或理想。然而事实怎样呢?对桐城派的文章,也就是所谓&ldo;辞章&rdo;,学者毁誉参半。我在这里姑不细论。专谈他们的义理和考据,真能卓然成家者直如凤毛麟角。较之唐宋时代的韩愈、朱熹等等,虽不能说有天渊之别,其距离盖亦悬殊矣。

牛棚杂忆  指间砂(听雪楼系列)  幸福了吗  北方城郭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白说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留德十年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SARS危机  另一种回忆录  学问人生  英雄时代  忘川(听雪楼系列)  大唐西域记  羽·青空之蓝  痛并快乐着  石破天惊  羽·苍穹之烬  镜·神寂  

热门小说推荐
斗罗之霸王本色

斗罗之霸王本色

一个宿敌对决的故事!这一世,强悍的本体武魂,以证成神之路。这一世,要握紧手中的剑保护好身边的人。这一世,不会再有败退自刎乌江。唐三,这一次输得会是你!西楚霸王残魂引路,这一次,我项浩就做当世之项羽。...

玄学大佬横扫豪门爽文

玄学大佬横扫豪门爽文

身为玄学界公认的第一大佬,沈西园早就知道自己活不过18岁原想着自己在地府有关系,死了就当是换个环境可没想到,一睁眼她竟然穿进了一本无脑虐渣爽文小说中,成了坏事做尽被女主狂虐入狱的那个渣渣女配必须按着剧情走?沈西园表示,剧情算什么,该玩坏时就玩坏虐渣爽文?嗯,她很期待,谁是被虐的那个渣,谁是虐渣的那个爽!...

重生之民国岁月

重生之民国岁月

沈修文,一个服过两年义务兵役,刚刚踏上社会还不到半年的大学生,在一次和日本老板之间的冲突中不幸遇难。但鬼使神差,沈修文的灵魂却穿越到民国富家子弟的身上。相隔近八十年,两段记忆集于一身的沈修文来到三十年代的上海,面对即将爆发的一二八事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即将要侵吞中国的狼子野心,他该何去何从?同时,从小在红旗下长大的他,面对国共两党之间从你死我活的争斗到第二次合作抗日,再到抗战胜利后那场解放战争,沈修文又该如何选择?...

乡村朋友圈

乡村朋友圈

唐峰,一个生活在水深火热里的农村少年郎,当他的手机微信无意间连通仙界后,他的人生从那一刻开始变的美妙了起来。没事的时候跟神仙们聊天打屁,顺道蹭点好东西,仙界的泥土种出来的菜,咦,味道似乎不太一样,仙界杂草泡出来的酒,乖乖,口感没的说,偶尔的时候捡个漂流瓶,我的亲,怎么都是神仙们丢的宝贝呢。妹子,哥知道你喜欢我,别掩饰,因为哥的微信,点开你的朋友圈,就能看到你的内心想法。逗比猴子说蟠桃的口感比人参果好,可我怎么觉得,人参果更好吃一点呢。...

都市不死邪医

都市不死邪医

叶辰是普通高中生,意外使他获得一本名为医神宝典的奇书和传说级的仙器...

战狼旗

战狼旗

春不牵牛,冬不剥衣!这是他的警告!活人妻,死人墓,没惹到不要紧,惹到了就是祸!这是他威望的象征!他走了,可这两句话流传至今他睡了,百姓守护着他的安息之地他虽远去,但当地百姓仍然诉说着他的种种传奇。我不由的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传奇,才会留下如此多的传说?申明本书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这是一本对得起大家支持的书敬请支持!...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