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0章(第1页)

另外一种送礼法也很新奇,虽然是&ldo;古已有之&rdo;的。我们常在笔记小说里看到,某一个督抚把金子装到坛子里当酱菜送给京里的某一位王公大人。这是古时候的事,但现在也还没有绝迹。我的一位亲戚在一个县衙门里做事,因与同县太爷是朋友,所以地位很重要。在晚上回屋睡觉的时候,常常在棉被下面发现一堆银元或别的值钱的东西。有时候不知道,把这堆银元抖到地上,哗啦一声,让他吃一惊。这都是送来的&ldo;礼&rdo;。

这样的&ldo;礼&rdo;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接受的。他一定是个什么官,最少也要是官的下属,能让人生,也能让人死,所以才有人送这许多金子银元来。官都讲究面子,虽然要钱,却不能干脆当面给他,于是就想出了这种种的妙法。我上面已经提到送礼是一门学问,送礼给官长更是这门学问里面最深奥的。须要经过长期的研究简练揣摩,再加上实习,方能得到其中的奥秘。能把钱送到官长手中,又不伤官长的面子,能做到这一步,才算是得其门而入了。也有很少例外,官长开口向下面要一件东西,居然竟得不到。以前某一个小官藏有一颗古印,他的官长很喜欢,想拿走。他跪在地上叩头说:&ldo;除了我的太太和这块古印以外,我没有一件东西不能与大人共享的。&rdo;官长也只好一笑置之了。

普通人家送礼没有这样有声有色,但在平庸中有时候也有杰作。有一次我们家把一盒有特别标志的点心当礼物送出去,隔了一年,一个相熟的胖太太到我们家来拜访,又恭而敬之把这盒点心提给我们。嘴里还告诉我们:这都是小意思,但点心是新买的,可以尝尝。我们当时都忍不住想笑,好歹等这位胖太太走了,我们就动手去打开。盒盖一开,立刻有一股奇怪的臭味从里面透出来。再把纸揭开,点心的形状还是原来的,但上面满是小的飞蛾,一块也不能吃了,只好掷掉。在这一年内,这盒点心不知代表了多少人的盛意,被恭恭敬敬地提着或托着从一家到一家,上面的签和铺子的名字不知换过了多少次,终于又被恭而敬之提回我们家来。&ldo;解铃还是系铃人&rdo;,我们还要把它丢掉。

我虽然不怎样赞成这样送礼,但我觉得这办法还算不坏。因为只要有一家出了钱买了盒点心就会在亲戚朋友中周转不息,一手收进来,再一手送出去,意思表示了,又不用花钱。不过这样还是麻烦,还不如仿效前清御膳房的办法,用木头刻成鸡鱼肉肘,放在托盘里,送来送去,你仍然不妨说:&ldo;这鱼肉都是新鲜的。一点小意思,千万请赏脸。&rdo;反正都是&ldo;彼此彼此,诸位心照不宣&rdo;。绝对不会有人来用手敲一敲这木头鱼肉的。这样一来,目的达到了,礼物却不霉坏,岂不是一举两得?在我们这喜欢把最不重要的事情复杂化了的礼义之邦,我这发明一定有许多人欢迎,我预备立刻去注册专利。

《忆往述怀》第一篇:阅尽沧桑《忆往述怀》宗教

我首先要声明,我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可是我对世界上所有的正大光明的宗教都十分尊重。原因并不复杂,除了奥姆真理教、太阳神殿教等一批邪教外,各大宗教都劝人做好事,不干坏事,这不正是我们正直的人类所需要的吗?不管他们的教义如何,所崇拜的神灵如何,除了间或被别有用心的人或组织所利用外,这些宗教是无可指责的。如果不同宗教的信徒们能互相尊重,互不相妨,则中国社会必能安定团结,世界人民也必能安定团结。

任何一个宗教的教义和教规,对本教的信徒来说都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都是天经地义,信徒们信从,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对其他宗教的信徒来说,则另是一码事。对于这样的分歧,最好不要辩论,也不必争论,这样做,只能伤和气,也无济于事。最好能够认为,自己的教义只是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只有他们崇拜的最高神灵才能掌握。能做到这一步,就能够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了。大家以各自喜爱的方式来满足宗教的需要,岂不猗欤休哉!

说到&ldo;宗教需要&rdo;,恩格斯使用过这个词儿。世界上确实有有宗教需要的人;另一方面,世界上也确实有没有宗教需要的人,敲锣吹号,各有一套。最好是各不相犯,自从所好。人类最重要的是求生存,生存得越美满越好。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这是最上策。有宗教需要的和没有宗教需要的人;在有宗教需要的人中,信这种教和信那种教的人,可以不谈宗教问题,而共同携手,齐心协力,为了改善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努力奋斗,这是人生第一义。一定要强迫别人信教,或一定要强迫别人不信教,都只能制造矛盾,两败俱伤。

世界上有规定国教的国家,也有不规定国教的国家。有民族与宗教完全一致的国家,也有民族与宗教不一致的国家。有必须有宗教信仰的国家,也有不规定人民宗教信仰的国家。我到德国时,登记表上有&ldo;宗教信仰&rdo;一栏,我没有法子填写,那位德国办事员就说:&ldo;不填这一栏可不行!给你填上佛教吧!&rdo;我笑而从之,反正我知道我不是佛教徒,这只不过是官样文章而已。在有国教的国家中,无神论也是有的。他们脑袋里没有上帝,可是星期天也进礼拜堂,说是到那里去听听庄严肃穆的音乐,使自己的心神安静一下。宗教之为用大矣哉!

总之,我认为,信不信宗教完全是个人的事,别人不必过多地去干预,只要他遵守法纪,就是一个好公民。想人为地消灭宗教,也是办不到的。

《忆往述怀》第二篇:学林漫步《忆往述怀》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1)

按我出生的环境,我本应该终生成为一个贫农。但是造化小儿却偏偏要播弄我,把我播弄成了一个知识分子。从小知识分子把我播弄成一个中年知识分子;又从中年知识分子把我播弄成一个老知识分子。现在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耳虽不太聪,目虽不太明,但毕竟还是&ldo;难得糊涂&rdo;,仍然能写能读,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仿佛有什么力量在背后鞭策着自己,欲罢不能。眼前有时闪出一个长队的影子,是北大教授按年龄顺序排成了的。我还没有站在最前面,前面还有将近二十来个人。这个长队缓慢地向前迈进,目的地是八宝山。时不时地有人&ldo;捷足先登&rdo;,登的不是泰山,而就是这八宝山。我暗暗下定决心:决不抢先加塞,我要鱼贯而进。什么时候鱼贯到我面前,我就要含笑挥手,向人间说一声&ldo;拜拜&rdo;了。

干知识分子这个行当是并不轻松的。在过去七八十年中,我尝够酸甜苦辣,经历够了喜怒哀乐。走过了阳关大道,也走过了独木小桥。有时候,光风霁月,有时候,阴霾蔽天。有时候,峰回路转,有时候,柳暗花明。金榜上也曾题过名,春风也曾得过意,说不高兴是假话。但是,一转瞬间,就交了华盖运,四处碰壁,五内如焚。原因何在呢?古人说:&ldo;人生识字忧患始。&rdo;这实在是见道之言。&ldo;识字&rdo;,当然就是知识分子了。一戴上这顶帽子,&ldo;忧患&rdo;就开始向你奔来。是不是杜甫的诗:&ldo;儒冠多误身&rdo;?&ldo;儒&rdo;,当然就是知识分子了,一戴上儒冠就倒霉。我只举这两个小例子,就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们早就对自己这一行腻味了。&ldo;诗必穷而后工&rdo;,连作诗都必须先&ldo;穷&rdo;。&ldo;穷&rdo;并不是一定指的是没有钱,主要指的也是倒霉。不倒霉就作不出好诗,没有切身经历和宏观观察,能说得出这样的话吗?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说:&ldo;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公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rdo;司马迁算了一笔清楚的账。

另一种回忆录  英雄时代  石破天惊  大唐西域记  留德十年  羽·苍穹之烬  北方城郭  学问人生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SARS危机  牛棚杂忆  指间砂(听雪楼系列)  镜·神寂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痛并快乐着  白说  忘川(听雪楼系列)  幸福了吗  羽·青空之蓝  

热门小说推荐
斗罗之霸王本色

斗罗之霸王本色

一个宿敌对决的故事!这一世,强悍的本体武魂,以证成神之路。这一世,要握紧手中的剑保护好身边的人。这一世,不会再有败退自刎乌江。唐三,这一次输得会是你!西楚霸王残魂引路,这一次,我项浩就做当世之项羽。...

玄学大佬横扫豪门爽文

玄学大佬横扫豪门爽文

身为玄学界公认的第一大佬,沈西园早就知道自己活不过18岁原想着自己在地府有关系,死了就当是换个环境可没想到,一睁眼她竟然穿进了一本无脑虐渣爽文小说中,成了坏事做尽被女主狂虐入狱的那个渣渣女配必须按着剧情走?沈西园表示,剧情算什么,该玩坏时就玩坏虐渣爽文?嗯,她很期待,谁是被虐的那个渣,谁是虐渣的那个爽!...

重生之民国岁月

重生之民国岁月

沈修文,一个服过两年义务兵役,刚刚踏上社会还不到半年的大学生,在一次和日本老板之间的冲突中不幸遇难。但鬼使神差,沈修文的灵魂却穿越到民国富家子弟的身上。相隔近八十年,两段记忆集于一身的沈修文来到三十年代的上海,面对即将爆发的一二八事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即将要侵吞中国的狼子野心,他该何去何从?同时,从小在红旗下长大的他,面对国共两党之间从你死我活的争斗到第二次合作抗日,再到抗战胜利后那场解放战争,沈修文又该如何选择?...

乡村朋友圈

乡村朋友圈

唐峰,一个生活在水深火热里的农村少年郎,当他的手机微信无意间连通仙界后,他的人生从那一刻开始变的美妙了起来。没事的时候跟神仙们聊天打屁,顺道蹭点好东西,仙界的泥土种出来的菜,咦,味道似乎不太一样,仙界杂草泡出来的酒,乖乖,口感没的说,偶尔的时候捡个漂流瓶,我的亲,怎么都是神仙们丢的宝贝呢。妹子,哥知道你喜欢我,别掩饰,因为哥的微信,点开你的朋友圈,就能看到你的内心想法。逗比猴子说蟠桃的口感比人参果好,可我怎么觉得,人参果更好吃一点呢。...

都市不死邪医

都市不死邪医

叶辰是普通高中生,意外使他获得一本名为医神宝典的奇书和传说级的仙器...

战狼旗

战狼旗

春不牵牛,冬不剥衣!这是他的警告!活人妻,死人墓,没惹到不要紧,惹到了就是祸!这是他威望的象征!他走了,可这两句话流传至今他睡了,百姓守护着他的安息之地他虽远去,但当地百姓仍然诉说着他的种种传奇。我不由的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传奇,才会留下如此多的传说?申明本书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这是一本对得起大家支持的书敬请支持!...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