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不知道,与我想法相同或者相似的有没有人在,有的话,究竟有多少人。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毛泽东的两句诗好:&ldo;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常宜放眼量。&rdo;傻瓜
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不是被别人称做&ldo;傻瓜&rdo;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自己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我先把我的结论提到前面明确地摆出来,然后再条分缕析地加以论证。这有点违反胡适之先生的&ldo;科学方法&rdo;。他认为,这样做是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首倡的演绎法,是不科学的。科学的做法是他和他老师杜威的归纳法,先不立公理或者结论,而是根据事实,用&ldo;小心的求证&rdo;的办法,去搜求证据,然后才提出结论。
我在这里实际上并没有违反&ldo;归纳法&rdo;。我是经过了几十年的观察与体会,阅尽了芸芸众生的种种相,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后,才提出了这样的结论的。为了凸现它的重要性,所以提到前面来说。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有一些人往往以为自己最聪明。他们争名于朝,争利于世,锱铢必较,斤两必争。如果用正面手段,表面上的手段达不到目的的话,则也会用些负面的手段,暗藏的手段,来蒙骗别人,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结果怎样呢?结果是:有的人真能暂时得逞,&ldo;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rdo;。大大地辉煌了一阵,然后被人识破,由座上客一变而为阶下囚。有的人当时就能丢人现眼。《红楼梦》中有两句话说:&ldo;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rdo;这话真说得又生动,又真实。我绝不是说,世界上人人都是这样子,但是,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现代,这样的例子还算少吗?
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这些人都把别人当成了傻瓜。
我们中国有几句尽人皆知的俗话:&ldo;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rdo;这真是见道之言。把别人当傻瓜的人,归根结底,会自食其果。古代的统治者对这个道理似懂非懂。他们高叫:&ldo;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do;是想把老百姓当傻瓜,但又很不放心,于是派人到民间去采风,采来了不少政治讽刺歌谣。杨震是聪明人,对向他行贿者讲出了&ldo;四知&rdo;。他知道得很清楚:除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外,不久就会有一个第五知:人知。他是不把别人当做傻瓜的。还是老百姓最聪明,他们中的聪明人说:&ldo;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rdo;他们不把别人当傻瓜。
可惜把别人当傻瓜的现象,自古亦然,于今尤烈。救之之道只有一条:不自作聪明,不把别人当傻瓜,从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哪一个时代,哪一个社会,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全社会就都是聪明人,没有傻瓜,全社会也就会安定团结。
毁誉
好誉而恶毁,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古代豁达之人倡导把毁誉置之度外。我则另持异说,我主张把毁誉置之度内。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个人心胸开阔,但是,我有点担心,这有可能表示一个人的糊涂或颟顸。
我主张对毁誉要加以细致的分析。首先要分清: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弄不清楚,只谈毁誉,至少是有点模糊。
我记得在什么笔记上读到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最心爱的人,只有一只眼。于是他就觉得天下人(一只眼者除外)都多长了一只眼。这样的毁誉能靠得住吗?
还有我们常常讲什么&ldo;党同伐异&rdo;,又讲什么&ldo;臭味相投&rdo;等等。这样的毁誉能相信吗?
孔门贤人子路&ldo;闻过则喜&rdo;,古今传为美谈。我根本做不到,而且也不想做到,因为我要分析:是谁说的?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而说的?分析完了以后,再定&ldo;则喜&rdo;,或是&ldo;则怒&rdo;。喜,我不会过头。怒,我也不会火冒十丈,怒发冲冠。孔子说:&ldo;野哉,由也!&rdo;大概子路是一个粗线条的人物,心里没有像我上面说的那些弯弯绕。
我自己有一个颇为不寻常的经验。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某一位学者,过去对于他的存在,我一点都不知道,然而,他却同我结了怨。因为,我现在所占有的位置,他认为本来是应该属于他的,是我这个&ldo;鸠&rdo;把他这个&ldo;鹊&rdo;的&ldo;巢&rdo;给占据了。因此,勃然对我心怀不满。我被蒙在鼓里,很久很久,最后才有人透了点风给我。我不知道,天下竟有这种事,只能一笑置之。不这样又能怎样呢?我想向他道歉,挖空心思,也找不出丝毫理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由于各人禀赋不同,遗传基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各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好恶观等等,都不会一样,都会有点差别。比如吃饭,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咸,有人爱吃酸,如此等等。又比如穿衣,有人爱红,有人爱绿,有人爱黑,如此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俗语说:&ldo;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rdo;这话本来有点贬义,我们可以正用。每个人都会有友,也会有&ldo;非友&rdo;,我不用&ldo;敌&rdo;这个词儿,避免误会。友,难免有誉;非友,难免有毁。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抱上面所说的分析的态度,切不要笼而统之,一锅糊涂粥。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ldo;良好&rdo;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对我都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真有一个人,人人都说他好,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个极端圆滑的人,圆滑到琉璃球又能长只脚的程度。
翻译的猫腻
编者注:原题为《谈翻译》
题目虽然是&ldo;谈翻译&rdo;,但并不想在这里谈翻译原理,说什么信达雅。只是自己十几年来看了无数的翻译,有从古代文字译出来的,有从近代文字译出来的,种类很复杂,看了就不免有许多杂感。但因为自己对翻译没有多大兴趣,并不想创造一个理论,无论&ldo;软译&rdo;或&ldo;硬译&rdo;,也不想写什么翻译学入门,所以这些杂感终于只是杂感堆在脑子里。现在偶有所感,想把它们写出来。因为没有适当的标题,就叫做&ldo;谈翻译&rdo;。
题目虽然有了,但杂感仍然只是杂感。我不想而且也不能把这些杂感归纳到一个系统里面去。以下就分两方面来谈。
一、论重译
世界上的语言非常多,无论谁也不能尽通全世界的语言。连专门研究比较语言学的学者顶多也不过懂几十种语言。一般人大概只能懂一种,文盲当然又除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非要翻译不行。但我们不要忘记,翻译只是无可奈何中的一个补救办法。《晏子春秋?内篇》说:&ldo;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rdo;桔(橘)移到淮北,叶还能相似。一篇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倘若译成另外一种文字,连叶也不能相似,当然更谈不到味了。
牛棚杂忆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痛并快乐着 阅世心语 另一种回忆录 学问人生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大唐西域记 季羡林谈人生 留德十年 石破天惊 SARS危机 幸福了吗 白说 北方城郭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羽·青空之蓝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英雄时代
诸仙阁出品本书讲述孙悟空的儿子闯荡五界传奇四洲的故事。男主有点邪气,却邪得正义可爱,以救天下苍生杀五界凶顽为己任。而情关漫漫,回首血腥滚滚,一介奇人,终究何去何从?本书情节多样化,集仙侠玄幻言情于一体,仙术法宝阵法YY情节一样不少,结局出采。求点击收藏投票。...
一个系统改变了陈飞的屌丝人生,让他变的无所不能,在都市中强势崛起。他是神秘莫测的车神,无敌的万人迷,无数美女争相坐他的副驾!他缔造了世界最强的豪车集团,出手的豪华跑车让人争相抢夺。陈飞我的车子永远是最豪的最快的最霸气的!不服气?等我先抽辆变形金刚玩玩。...
周少龙,一个被爹坑了的倒霉孩子,在一个隐蔽的银行取钱时竟然遇到了电影中才会出现的事情,抢银行,这个倒霉孩子对劫匪报以鼓励的微笑,而劫匪回报以他一个枪子,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周少龙也开始了他的流氓之旅。木婉清,你温柔一点,好不好东方美眉,我请你喝酒,好不好小师妹,我请你看烟花,好不好小龙女,我请你吃棒棒糖,好不好。...
一纸成婚却是噩梦的开始,他不仅把女朋友的死算在她的身上,还要她赎罪。她怀了他的孩子,原以为他会给她一个家,却没想到那个女人出现后,一切都变了。靳墨琛,如果你爱的人只是她,就放我离开!...
...
上辈子太穷,所以这辈子要疯狂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