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行为心理学
下面再叙述孔子的行谊: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这几件事,从文学上看起来很平常,许多人都可以做到。孔子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深入研究,就觉得不同。这节所记载的,是孔子作人态度的诚敬。尤其对这三种人,他是特别严肃的。&ldo;冕衣裳&rdo;,&ldo;冕&rdo;是头上戴的帽子,古代代表执政的人,所谓贵人,掌政权的。古代中国的衣服是上下装,&ldo;衣&rdo;是上装,&ldo;裳&rdo;是下装,像裙子一样,男女都是穿裙子一样的下装,后世才演变为裤子。我们所看到的古代衣冠,如孔子的塑像,长袍只到膝下,再下还有一截露出来的就是裳。&ldo;冕衣裳&rdo;就是官方的礼服,代表贵官执政的人。&ldo;瞽者&rdo;是瞎子。孔子看到这三种人,&ldo;虽少必作&rdo;。这个&ldo;少&rdo;字就是年轻。过去讲儒家思想的人,说这个&ldo;少&rdo;是印错了,应该是&ldo;坐&rdo;,孔子虽然坐在那里,也必定要站起来。这本朱熹注的四书上也有这样的解释,说孔子如果看见这三种人,即使坐在那里,也要很严肃地站起来。其实并不需要改这个字,少就是少,意思是说孔子看见这三种人,不问他年龄的大小,他必&ldo;作&rdo;。&ldo;作&rdo;就是变了脸色,也就是态度严肃起来。看&ldo;齐衰&rdo;的人,是一种同情;看到执政的人,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必定要致敬;对于瞎子,是怜悯。孔子对于这些人都是非常肃敬,不问他们多大年纪,&ldo;过之必趋&rdo;,如果要经过他们前面,一定很快的走过去。
字面是这样解释的,深一层看他的意义,为什么孔子看到这三种人神态都会变,而且还特别记载下来,指出这是孔子了不起的地方呢?仔细研究,与心理的观念、个人的道德修养有关。现代有一门新的学问,所谓&ldo;行为科学&rdo;,或者叫做&ldo;行为心理学&rdo;,如果以这一种新的科学观点,来分析一个人的个性,和他作人做事的思想才具都有关系。由此研究,就可以看出一个道理来了。
平时我们在街上看到出殡的行列,不伦不类,没有礼仪,乱七八糟,以致一般人对丧仪都无诚敬之心,所以一般人对死者也没有什么同情之感,有时候还觉得很讨厌。这并不是对死者不怜悯,也不是对丧家遭遇的变故不同情,实际上是社会风气把礼仪弄坏了。以前常看见人家门前贴了&ldo;当大事&rdo;、&ldo;制中&rdo;、&ldo;严制&rdo;、&ldo;慈制&rdo;等白纸条‐‐现在恐怕有许多人对这些字条都看不懂了。中国的礼仪,重视人生哲理,素来认为生死是一件大事,从出生到死亡,在人生过程中,实在是一件大事。所以家中有人死了,便称&ldo;当大事&rdo;。&ldo;制中&rdo;就是表示在服行丧事当中。平日称父为&ldo;严&rdo;,称母为&ldo;慈&rdo;。&ldo;严制&rdo;就是服父亲的丧制,&ldo;慈制&rdo;就是服母亲的丧制。过去的教育里,我们对这种家庭,非常诚敬,到了他们的门口,都不敢喧哗。这个态度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这方面素来诚敬;其次是表示自己的同情心,同情这个家庭发生了变故。从前在大陆的农村里,如有人家办丧事,邻居亲友都会自动去帮忙。因为孝子心情太悲痛了,所以由大家帮忙,不让他管事。现在变成好玩的了。
还有,过去我们读书,就受这样的教育,即使自己的地位很高,官做得很大,回到家乡,如果经过祖坟或祠堂的时候,在相距一百步以外的地方,骑马的要下马,坐轿的要下轿,然后走路步行经过,乘船的要在船上站起来。直到离开了一百步以外,才能再骑马或上轿,绝不可以骑马坐轿经过祖坟或祠堂的。否则要被人骂,被人看不起。我们从小在家里,看见父母长辈从自己的面前经过,都一定要站起来,两手还要拱一拱。我个人的经验,几十岁了,回到家乡还是如此。就是现在想起父亲,心里还是一种敬畏之心。只是几十年来,学制改了,改成了所谓洋学堂,把这些礼仪都废了。所以现在我们的国民礼仪,变得很可笑,中国礼仪没有了,洋礼节也不懂。
这里就说到孔子对礼仪的重视。他看到有丧事的人,心里发生一种同情心,态度也随之肃然。至于对第二点冕衣裳,穿制服的人,执政的人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执政者的制服代表了国家的体制,就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自然肃敬。对于瞽者,就是对可怜的人,范围扩大包括了残废的人,看到这种人,心里自然肃然起来。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小动作,没有什么要紧,但是从这上面可以看出一个人学问的修养、作人的修养到达什么程度。拿行为科学来说,一个人看见别人遭遇痛苦的事情,而毫无同情心,甚至于像小孩子看到烧死老鼠一样,在旁拍手欢呼。试问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孔子看到不但肃然起立,且&ldo;过之必趋&rdo;,一定走快几步,不敢多看,这就显示他心理上的修养。
不见顶相
下面引用了颜回对孔子的赞叹: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
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这是颜回对孔子崇敬的评论。
&ldo;喟然叹曰&rdo;的&ldo;喟&rdo;字,是叹气的意思。距今两百多年前的一位才子金圣叹,许多人都知道他的。他对《三国演义》、《西厢记》等有特别见解的评论。他的名字就叫&ldo;金喟&rdo;,又名&ldo;圣叹&rdo;。据说他姓张,并不姓金。他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因为金圣叹出生时,他的祖父焦急地在厅中等待,当时厅上挂了一幅孔子的像,突然听见画中的孔子喟然叹了一口气,这时丫环从里面出来报喜,说生了一个孙少爷。他祖父心里很难过,孙子生出来,孔子在叹气,觉得这个孙子将来会有问题,所以取名金喟,又名圣叹,这是一个传说,在此当闲话一提。
颜回赞叹孔子&ldo;仰之弥高&rdo;,就是抬头一看,越看越高。后来印度传过来的佛教文化,对释迦牟尼也有类似的形容词。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有三十二种特殊的相,与众不同,其中有一种相名为&ldo;不见顶相&rdo;。佛教徒们研究佛经很好玩的,起初研究,有些人奇怪,为什么看不见头顶,后来多读了书才明白。所以有人来问我,为什么释迦牟尼会看不见头顶?我说如果看不见他的头顶,那不是佛,是妖怪,应该打倒。实际上所谓&ldo;不见顶相&rdo;,就是&ldo;仰之弥高&rdo;的意思,太崇高了。有些佛教徒或研究佛学的人,把这句话当成真的了,说释迦牟尼没有天灵盖,殊不知这是崇高伟大、没有止境的意思。&ldo;钻之弥坚&rdo;,是赞叹孔子人格与学问造就的深厚,越钻研越厚实。&ldo;瞻之在前,忽焉在后。&rdo;如果这两句话照字面讲,孔子有隐身法了,以武侠小说来看,功夫很高,抓不住了。看见他在前面,追过去追不到,他突然又到了后面,好像太极拳、八卦拳,内功到了家似的。实际上四句话连起来,可用一句土话解释,就是&ldo;这个人摸不透&rdo;。他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人格到底多么崇高,无法估计,所以用这四句话的文学境界来形容,益见孔子的伟大。这是颜回跟从孔子,对孔子所加赞叹的结论。对于一个哲学家,一个民族文化伟大的圣人,譬如西方人尊重耶稣,以后都变成宗教性的&ldo;神格化&rdo;,替他穿上宗教的外衣,而犯了&ldo;高推圣境&rdo;的毛病,把圣人的境界推崇得太高了,好像摸不到顶,事实上是否这样呢?这点我们要注意。事实上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平凡。我们反过来,随便找一个乡下很土的种田人,一个老实人,对他研究研究看,就可发现一个平凡的人,也就是一个伟人。所以说学问真正好的人,最后是最平凡。如感觉到不凡,那是犯了&ldo;自命不凡&rdo;的毛病,有了这种心理,就可见这个人有限。真正了不起的人,看起来是最平凡的,所以在哲学的观点上,就有&ldo;大智若愚&rdo;的说法。如果真有学问的人,学问到了家,自己又变成很平凡、很普通,不&ldo;自命不凡&rdo;,那就是颜回所讲孔子这四句话的境界。
易经杂说 你妈就在那里 如何修证佛法 何如 严拓 猫犬系男子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一树海棠压梨花 我爱吃肉肉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温故而知新 烈狗 历史的经验 唯识与中观 桃色镜头 修车沦陷 卿宓 小崽崽他超行的 孟子旁通
他是战场上最强的利剑,是血色的风暴,他所到之处血雨腥风,却受命退伍,返回都市,开启了一段香艳而疯狂的征服之路。男人见了他色变,女人见了他‘变色’,无论是战场还是繁华都市,他都是最强大的男人,最碉堡的战兵。...
嫡女谋邪王,请接招十载夫妻,风雨同舟,她倾注所有,却换来血尽而亡。重生一世,她势要护亲人,虐仇敌,翻手为云覆手雨。...
叶辰是四大军区的传奇人物,军中最年轻的天王级人物,但因触犯纪律被勒令退役。怀揣挣钱娶媳妇的伟大梦想,叶辰成了一个女明星的贴身保镖,从此桃运不断女明星和他搞地下恋,美女经纪人跟他缠绵,商界女皇对他情有独钟。他不是艺人,却引爆了娱乐圈!书友群男神军团305855323欢迎大家的加入...
想知道吗?那些隐藏千年的宝藏,背后的秘密。这是一个由博物馆中的藏品引发的故事,何漫舟管理着父亲留下的私人博物馆,自从一年前父亲离奇失踪,何漫舟始终在调查那些古物留下的证据。这些事情原本没有任何线索,直到老何当年不翼而飞的手札突然出现,考察小队的名单上多了一位不应该出现的人,谜团才终于有了线索。为了知晓真相,她不得不和白亦从联手,调查宝藏背后的秘密。而这迷雾重重的背后,还牵扯着更大的阴谋何漫舟白亦从,你能不能有一点古玩城老板的样子?白亦从好我有门恋爱生意...
关于大泼猴苍穹动摇时,我放声狂笑,挥动如意金箍棒,砸它个天翻地覆!此后一万年,你们还会记住我齐天大圣孙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