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5章(第1页)

这话扯得太远了,本来没想说这些话的,写到这里,情不由己,顺便流了出来,也许是无伤大雅吧。再回头说彭松。幼年他家庭极端贫困,没有能受到正规的高等教育。但是,他在九个堂兄弟姊妹中,禀赋最高。他父亲一生沉浮下僚,却有绘画和书法的天才。他的艺术生理基因遗传给了彭松。彭松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曲折坎坷,每一步都出人意料;但是,他能书善画,对我来说,却是既出意料,又在意内。他有此禀赋,不管走多少弯路,最终还总会走到这条道上来,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在上面已经说过,我既非书法家,也非美学家;不过平生看的书法绘画,为数颇多。古今中外,都有所涉猎。积之既久,自谓颇养成了一点鉴赏能力,能辨美丑,分善劣。看了彭松的书法,浑厚凝重,而又气韵生动,笔酣墨饱时,仿佛能力透纸背,震撼人心。我这个外行人,只能说这样几句外行话。我现在引用一位真正内行名家的意见,这就是著名书画家黄苗子先生,他对彭松的书法给了极高的评价,这当然是绝对可靠的了。

彭松淡泊名利,从不以书法招摇。现在要出这样一本书法集,索序于我。我认为这是当仁不让的事,所以不避谫陋,写了这一篇序。

《忆往述怀》第二篇:学林漫步《忆往述怀》漫谈散文(1)

对于散文,我有偏爱,又有偏见。为什么有偏爱呢?我觉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散文最能得心应手,灵活圆通。而偏见又何来呢?我对散文的看法和写法不同于绝大多数的人而已。

我没有读过《文学概论》一类的书籍,我不知道,专家们怎样界定散文的内涵和外延。我个人觉得,&ldo;散文&rdo;这个词儿是颇为模糊的。最广义的散文,指与诗歌对立的一种不用韵又没有节奏的文体。再窄狭一点,就是指与骈文相对的,不用四六体的文体。更窄狭一点,就是指与随笔、小品文、杂文等名称混用的一种出现比较晚的文体。英文称这为&ldo;essay,failiaressay&rdo;,法文叫&ldo;essai&rdo;,德文是&ldo;essay&rdo;,显然是一个字。但是这些洋字也消除不了我的困惑。查一查字典,译法有多种。法国蒙田的essai,中国译为&ldo;随笔&rdo;,英国的failiaressay,译为&ldo;散文&rdo;或&ldo;随笔&rdo;,或&ldo;小品文&rdo;。中国明末的公安派或竟陵派的散文,过去则多称之为&ldo;小品&rdo;。我堕入了五里雾中。

子曰:&ldo;必也正名乎!&rdo;这个名,我正不了,我只好&ldo;王顾左右而言他&rdo;。中国是世界上散文第一大国,这决不是&ldo;王婆卖瓜&rdo;,是必须承认的事实。在西欧和亚洲国家中,情况也有分歧。英国散文名家辈出,灿若列星。德国则相形见绌,散文家寥若晨星。印度古代,说理的散文是有的,抒情的则如凤毛麟角。世上万事万物有果必有因,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呢?我一时还说不清楚,只能说,这与民族性颇有关联。再进一步,我就穷辞了。

这且不去管它,我只谈我们这个散文大国的情况,而且重点放在眼前的情况上。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文学范围内,改文言为白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七十多年以来,中国文学创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据我个人的看法,各种体裁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小说,包括长篇、中篇和短篇,以及戏剧,在形式上完全西化了。这是福?是祸?我还没见到有专家讨论过。我个人的看法是,现在的长篇小说的形式,很难说较之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有什么优越之处。戏剧亦然,不必具论。至于新诗,我则认为是一个失败。至今人们对诗也没能找到一个形式。既然叫诗,则必有诗的形式,否则可另立专名,何必叫诗?在专家们眼中,我这种对诗的见解只能算是幼儿园的水平,太平淡低下了。然而我却认为,真理往往就存在于平淡低下中。你们那些恍兮惚兮高深玄妙的理论&ldo;只堪自怡悦&rdo;,对于我却是&ldo;只等秋风过耳边&rdo;了。

这些先不去讲它,只谈散文。简短截说,我认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坛上最成功的是白话散文,个中原因并不难揣摩。中国有悠久雄厚的散文写作传统,所谓经、史、子、集四库中都有极为优秀的散文,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无法攀比。散文又没有固定的形式。于是作者如林,佳作如云,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旧日士子能背诵几十篇上百篇散文者,并非罕事,实如家常便饭。&ldo;五四&rdo;以后,只需将文言改为白话,或抒情,或叙事,稍有文采,便成佳作。窃以为,散文之所以能独步文坛,良有以也。

但是,白话散文的创作有没有问题呢?有的,或者甚至可以说,还不少。常读到一些散文家的论调,说什么:&ldo;散文的诀窍就在一个&lso;散&rso;字。&rdo;&ldo;散&rdo;字,松松散散之谓也。又有人说:&ldo;随笔的关键就在一个&lso;随&rso;字。&rdo;&ldo;随者,随随便便之谓也。&rdo;他们的意思非常清楚:写散文随笔,可以随便写来,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下笔就下笔,愿意收住就收住。不用构思,不用推敲。有些作者自己有时也感到单调与贫乏,想弄点新鲜花样;但由于腹笥贫瘠,读书不多,于是就生造词汇,生造句法,企图以标新立异来济自己的贫乏。结果往往是,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可是读者偏不买你的账,奈之何哉!读这样的散文,就好像吃掺上沙子的米饭,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进退两难,啼笑皆非。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文章没有市场。正相反,很多这样的文章堂而皇之地刊登在全国性的报刊上。我回天无力,只有徒唤奈何了。

要想追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并不困难。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些人,总想走捷径,总想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中国古代的散文,他们读得不多,甚至可能并不读;外国的优秀散文,同他们更是风马牛不相及。而自己又偏想出点风头,露一两手。于是就出现了上面提到的那样非驴非马的文章。

我在上面提到我对散文有偏见,又几次说到&ldo;优秀的散文&rdo;,我的用意何在呢?偏见就在&ldo;优秀&rdo;二字上。原来我心目中的优秀散文,不是最广义的散文,也不是&ldo;再窄狭一点&rdo;的散文,而是&ldo;更窄狭一点&rdo;的那一种。即使在这个更窄狭的范围内,我还有更更窄狭的偏见。我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ldo;真情&rdo;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即使是叙事文,也必有点抒情的意味,平铺直叙者为我所不取。《史记》中许多《列传》,本来都是叙事的;但是,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片悲愤之情,我称之为散文中的上品。贾谊的《过秦论》,苏东坡的《范增论》、《留侯论》等等,虽似无情可抒,然而却文采斐然,情即蕴涵其中,我也认为是散文上品。

《忆往述怀》第二篇:学林漫步《忆往述怀》漫谈散文(2)

这样的散文精品,我已经读了七十多年了,其中有很多篇我能够从头到尾地背诵。每一背诵,甚至仅背诵其中的片段,都能给我以绝大的美感享受。如饮佳茗,香留舌本;如对良友,意寄胸中。如果真有&ldo;三月不知肉味&rdo;的话,我即是也。从高中直到大学,我读了不少英国的散文佳品,文字不同,心态各异。但是,仔细玩味,中英又确有相通之处:写重大事件而不觉其重,状身边琐事而不觉其轻;娓娓动听,逸趣横生;读罢掩卷,韵味无穷。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指间砂(听雪楼系列)  学问人生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英雄时代  SARS危机  羽·苍穹之烬  痛并快乐着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另一种回忆录  石破天惊  白说  镜·神寂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忘川(听雪楼系列)  北方城郭  牛棚杂忆  幸福了吗  羽·青空之蓝  大唐西域记  留德十年  

热门小说推荐
闪婚厚爱:老公大人很给力

闪婚厚爱:老公大人很给力

小哥哥,结婚吗?九块钱,我请你!苏兮兮用九块钱把自己变成了已婚妇女。后果就是…大街上随便拉来的帅哥,是个穷逼,吃喝拉撒睡都得她管着。能怎么办呢?自己找来的老公,就是哭着也得养下去。只是只是为毛他跟某个集团的老总名字,甚至连长相都一毛一样?what?财产转让?苏兮兮一脸懵逼为什么要把这些都给我?沈御风黑眸灼灼钱归你,你归我!...

灵狐痴岁

灵狐痴岁

非人非狐,活了七百岁,什么感觉?浪游人间,喝酒赏月,什么感觉?命太长了总有人嫉妒…杀手来了…嗯,杀手还是帅哥有趣狐狸表妹的情债?人间万物可成灵?不想搞事但是命运让人要搞事啊真的好不想修炼啊强女主vs养成系男主可能会变成兄弟感情线不多的剧情向...

洪荒归来当奶爸

洪荒归来当奶爸

曾听鸿钧讲过道,曾见巫妖争过天,曾帮女娲造过人,还与佛祖阐过禅,见过神农尝百草,见过封神诛仙劫,还曾见过西游佛占天。曾与玉帝饮过酒,三清论过道,嫦娥跳过舞,猴子吹过牛。我是无所不能的上古大能,也是人人仰慕的帝君,直到有一日,我意外身陨落,重生地球,成了一名奶爸,而我的女儿貌似也不是普通人PS这大概是一本洪荒流的无敌奶爸文吧!...

林江全文免费阅读

林江全文免费阅读

林江今天要结婚了。但是新娘长什么样子他都不知道他站在酒店门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赴婚约,最后心一横,决定遵照爷爷遗命,以报顾家老头救命之恩。...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