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0章(第1页)

殿中只能容纳两百人,两百人后,便只能在殿前走廊入座。若遇到疾风骤雨,这些排名靠后的考生一边答题还要一边护住卷子,很是影响发挥。再加上在殿前走廊答题,皇帝根本看不到,也别谈什么主意了。

因此会试两百名之后的考生,在殿试之时多落入三甲之中,除本身实力之外,这些因素也确有影响。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前两百名落入三甲的也有,后一百名殿试一鸣惊人进入二甲前列的也有。只是一甲之人肯定是在殿试前列入座中出现。

殿试比会试乡试纪律都要宽松许多‐‐几十名大臣,上百名侍卫内侍,看着这么三百来名贡生,这样还能作弊,那贡生必定有超自然的力量帮忙。

殿试侧殿备有茶水房,内侍还给每位贡生发了糕饼,贡生可以随时吃糕饼、去茶水房添水、以及如厕。

糕饼的味道还不错。

虽然准备周全,但在御前频繁如厕有失体统,而文章最好一气呵成,最忌断断续续。因此封蔚才如此提醒余柏林,让他填饱肚子,备上梅干。待两篇策问初稿写完之后,再果腹喝水如厕一次性做完,接下来继续修改誊抄。

到了考试开始之时,内侍退下,贡生们在一干重臣如炬目光中抽出考卷,审题答题。

余柏林心道,这还真考验心理素质。怪不得明知道殿前不失仪不犯忌至少也是个三甲进士,每年都会有一二名贡生凄惨落榜。

这里被拖出去,连再次会试的资格都没有,甚至连原本功名都会革除。对读书人而言,基本上一生希望都断绝了。

上有皇帝打量,周围有重臣高官扫视,心理脆弱的贡生眼中看着两道考题,脑袋里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殿试时间为天黑后再分发给贡生三根粗壮的蜡烛。待蜡烛燃尽之后,考生必须立场。许多考生殿前失仪,就是在这时候被强行拖出去时哭天抢地导致。

两道策问试题,一题是有关新政,考验贡生对新政的熟悉程度,然后说出建议。第二道题是有关教化,从论语子曰&ldo;有教无类&rdo;和&ldo;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do;破题论述。

余柏林扫一眼这两道题,心中立刻就有了腹稿。

拥有现代的知识积淀,对于写策问来说,的确是一件很占便宜的事。

田地赋税和教化是华夏传承几千年中,一直看重的两条线,其历史上总会有多次改革,这些改革在后世也会经常研究,以史为鉴。

虽然历史进程不同,但历史走向都是类似的。这个时代的政策和余柏林所学历史也多有类同。因此,这些政策的起因、经过、结果,施行过程中的阻挠、缺陷等等,余柏林都了然于心。而后世学者评论过去政策,也都会讨论&ldo;假如我在那个时代,该怎么做&rdo;,所以要提出建议,也十分容易。

比如土地政策推行原因,不就是土地兼并问题,农民无地生计堪忧,豪门大置田地还不用缴税。导致社会矛盾激烈税收减少。再加上税目繁重农民压力大,官吏可操作的地方也多。本来土地兼并就活不下去了,再这么剥削,各地就该此起彼伏的揭竿起义了。

重新丈量土地,统一税制,改粮为银,本就是大势所趋。

余柏林稍稍打好腹稿之后,以后世方法先在糙稿纸上写上大纲,然后修改几分之后,提笔洋洋洒洒,一千字片刻即就。余柏林写了这么久的圣贤文章,今天终于直抒胸臆言之有物一回,心中热血澎湃,文思泉涌,似乎不经思考,笔墨自动便转化成了锦绣文章,如有天助。

到第二篇,就更容易了。

这两句话,在后世也讨论了无数回。

这句话,在最初断句时,为&ldo;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do;,好似孔子赞同愚民政策似的。

其实纵观孔子言论,其实不然。孔子生平,在当时便是&ldo;离经叛道&rdo;之人。周时,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称为庠、序、校、塾等,教育局限在贵族之中,平民几乎难以入学。这时候的教育,是真正的贵族教育。平民连读书习字的机会都没有。

东周时期,各国实力割据,为培养人才,有才干的平民也可以入学。孔子对扩大教育持极力支持的态度,他认为,教化民众能增强国家实力。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当时来说,非常超前,他认为不能仅仅局限在有潜力有培养价值的人,而应推广至所有国民。

孔子不仅言语支持,更是身践力行,推广私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各个国家,不但打破国家之分,甚至打破夷夏之分,学生更是来自不同的阶层,不同职业。

这在现在来看,都是很难想象的。

这样的一个明确表示要推行全民教育的人,怎么可能说出&ldo;不能让民众知道&rdo;的话?

完全是前后矛盾。

余柏林写完孔子生平之后,笔锋一转,开始阐述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的思想。

最先提出这个断句的人,乃是士族门阀巅峰时期的人。那个时候简直是社会风气倒退时期,讲究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教育再次被贵族垄断。作为贵族代言人,他曲解孔子真正含义,可想而知。

而后来之人,大多是跟风了。

后面那人,虽然跟风,但本身行为上,却是倡导推行教化,并且也做出了许多实事。

余柏林一边写一边心中感慨,其实历朝历代朝廷并没有实施什么愚民政策,反而大多推行教育,力图让更多的人成为人才,为己所用。虽然说学的四书五经局限性很大,从后世来看,禁锢了思想。但对于当时而言,统一思想有,但愚民是绝对没有的。

真正的愚民政策,那是在某几个少数名族王朝才会推行。以少数治多数,人家那么做也可想而知。

那时候不只是教育,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等各方面,都在倒退,不单单仅仅是愚民一项。

某自由的奴隶王  云养人类幼崽  凄美地  盛世国师  [综]身为唐门弟子,阴阳师和审神者是什么鬼?  前任成为房东之后  影后是我的同居室友  永远的孩子  加倍赔偿  小作精和土老板[八零]  大宋女首富发家记  我有七个神仙师姐  女配她绝不憋屈  和熊猫一起修仙的日子  八墓村  小绿茶在九零当团宠  今天也在努力装穷  小甜月  (写文)成神系统启动中  重生平行世界的爱情  

热门小说推荐
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作品集(全5册)

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作品集(全5册)

本套装共五卷,分别为李致文存我与巴金李致文存我的书信李致文存我与出版李致文存我与川剧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第一卷我与巴金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第二卷我的人生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第三卷我与出版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五卷我的书信则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娶1送1:独宠鲜妻

娶1送1:独宠鲜妻

娶1送1独宠鲜妻第一次见面,她被他拖进小黑屋第二次见面,把她吓到腿软第三次见面,她滚下楼梯头破血流,他犹如天神降临拥她入怀。...

倾城太监:公公有喜了

倾城太监:公公有喜了

一朝穿越,胸前扎着厚厚的布带,身穿太监服,她乐瑶瑶摇身一变,居然成了一个小太监!天呐!来一道雷将她劈回去吧!传闻,睿王足智多谋,俊美非凡,乃是天元皇朝第一才子,年方十八,只可惜至今无人敢问津!毕竟整个天元皇朝所有人都知道,睿王虽才貌双全,却个性残暴,阴晴不定,谈笑间杀人不眨眼,有着活阎王之称!传闻,睿王讨厌女人,五步以内,女人止步!传闻,这乃是因为睿王自小被生母虐待传闻好吧,传闻很多版本,但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她一朝穿越,不仅成了小太监,虽然是女扮男装滴山寨版,不过,为什么她一个小太监居然有喜了!?这个孩子,到底是谁的?!难道会是穿越成太监倾城太监—公公有喜了...

重生之超级强国

重生之超级强国

关键字重生之超级强国牧场星辰重生之超级强国全文阅读重生之超级强国TXT下载重生之超级强国牧场星辰重生之超级强国最新章节重生之超级强国全文阅读重生之超级强国章节列表重生之超级强国txt重生之超级强国全文免费阅读重生之超级强国在线阅读重生之超级强国目录重生之超级强国无弹窗CHONGSHENGZHICHAOJIJIANGGUOCHONG生之超级强国...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