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6章(第1页)

此说,大乘见道人身中,具大功德胜利之见道。

弥勒菩萨说,我这本现观庄严论里头所说,这个身内的功德成就了,才能谈到见道,见道还要靠这个肉身的。

道相智所摄之见道中,有十六刹那。

刹那之间就见道了,这是弥勒菩萨给我们分别的。

佛清净为最清净者,由于能治所治次第断过门中,许大乘修道由能量之智与所量实空平等性故,是能尽清净三界诸障之真对治故。谈到对治法门,学佛修道不是一个药方就可治百病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对治法。当你修持时,忽然一下空了,空久了就昏沉,睡着了,这时就需要对治,就要不空,提起&ldo;有&rdo;来。&ldo;有&rdo;久了,就又散乱了。所以打坐做功夫要晓得对治法门。

有人问:有时候念佛、念咒子或做观想,做得很好时,怎么后来不行了呢?

因为你觉得好,你心中想,这一下好啊!很定啊!事实上已经在散乱了。越搞越被散乱拉走,当然就不好了,又不晓得对治。修行人对各种方法,不论外道内道都要知道才行。在某一种境界,应该赶紧要修某一个法门,不能再搞原来那个方法,再搞就要出毛病。尤其我们的心理,多少的业障,很难把它调整过来,所以有八万四千不同的对治方法。所谓&ldo;法门无量誓愿学&rdo;,不是只限于一门,认为自己这个对,其他都不对,那就错了。

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切清净对治法的重要。唯有佛的清净境界是总对治法。能对治的与所对治的,要恰如其分才行。比如我们散乱要修止,昏沉要修观,落昏沉要炼气,气炼多了也会出毛病,所以要恰到好处。能治、所治各种法门都要学。

对治法门学了做什么?次第断过,把我们的习气渐渐转变过来。这次课程讲见地、修证、行愿,但行愿没有谈,因为很难做到的。习气过错是不可能断的,但心理行为及习气不能断,是做不到身内的功德成就,所以功夫不会进步。等到你身内功德成就了以后,身体方面自然是一秒秒、一天天在变化,向胜义方向转变,这个道理是呆板的,这本经典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

可是这里又告诉我们,习气是次第慢慢断的。比如刚才讲,得了定,意念清净时,别人的一点错处都看不惯,是什么道理?等于自己把镜子擦得太亮了,太干净了,一点灰尘都不能落,落下来就看得清清楚楚,看了就讨厌,就要擦掉,不能容纳尘垢,起了瞋心。因此只喜欢清净,不喜欢尘垢,这是功德不圆满,也是过错,赶快要断,非断不可。这些佛经上都讲了,修持不是那么简单的。

所以能治所治次第断过,这个法门当中,是大乘的修道,由能量之智与所量实空平等性故。大乘的修道境界,妄念空了,清净本性出来了,是自性&ldo;能&rdo;清净,只得&ldo;能&rdo;,而去妄念亡&ldo;所&rdo;不行。&ldo;能所双亡&rdo;又还不行,要&ldo;能所双融&rdo;。所以能量之智与所量实空,平等平等无分,这才叫大无分别心。这样才能够尽清净三界一切障碍。这也就是一切障碍的真正对治,既不落空,又不著有。

这些都是讲理论,如果懂了,晓得既不落空,又不著有,那么平常所学的外道也好,那些著有的都可以修了,为什么?因为对治的时候需要用,调心的时候要用。所以知识学多了以后是个大障碍,但是成道了以后,反而怕你懂得不够多,你越懂得多,教人度人的方便越大。所以大般若经上讲:大般若如大火炬,什么东西都不怕丢进来,好的、坏的,越丢智慧光明越大。具大般若智慧的人,不怕你是外道,或染污什么,你尽管来,来得越多,他的般若光芒放出越大。

第二个比方,大般若如孔雀鸟,所以密宗有个修法叫孔雀明王。为什么如孔雀呢?孔雀专吃有毒的东西,蜈蚣、蝎子,越毒的东西对它越好。毒品吃多了以后,羽毛越漂亮,没有毒品吃,它的营养就糟了。所以大菩萨能够下地狱,能在六道中度众生,吃了毒药,羽毛更光彩,智慧更大,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一切法门皆是对治。

此处之诤者,谓下下等九种修道,断除上上等九种实执不应道理。

古代的大祖师们已经发生争论,说用外道的法门来修无上道法做不到,不可能。这里的争执是说:下下等九种修道,断除上上等九种实执,没有这个道理,不合逻辑。

譬如羸劣士夫不能摧伏强力怨敌,于劣怨敌不须强力士夫。比如身体衰弱的人,怎能摧伏强敌呢?

如是下品修道不能断除上品实执;断下品实执不须上品修道故。

下品修道方法的人,如果路走错了,决不能成就上品佛道,而且断下品习气,深生染著,也不需要般若那么高的修法,这些都是人的意见之争,千古皆然。

答云无过。譬如浣衣,洗除粗垢不待勤劳;洗除细垢,须大劬劳。如是能治所治亦应理故。弥勒菩萨说,这个不是问题。等于我们洗衣服一样,衣服太脏,就用力一点;不太脏的,轻洗一下就好了。下品修道的毛病大,做功夫要勤劳一点;功夫毛病浅一点,就少修一点,这并不是问题。

一切智品第四:

非此岸彼岸,不住其中间,知三世平等,故名般若度。

大乘修道,般若成就,即禅宗所讲的顿悟法门。

现证无我慧所摄持,复是小乘现观种类,即一切智相,界遍一切圣者皆有。观待世俗事是破有边,现观种类大乘圣智,即智不住三有之道相智相。界从大乘见道乃至佛地。观待世俗事是破寂灭边,现观种类大乘圣智,即悲不住寂灭之道相智相。界从大乘见道乃至佛地。

现在讲大乘,就是禅宗所谓立志顿悟。你天天求悟,悟了干吗!不悟多好,不悟这个世界很好玩,悟了以后世界如梦,那还有什么好玩的。不好玩何必学呢?学佛修道有两个目标: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大乘佛菩萨的境界是,智不住世间,悲不入涅槃。简单一句话,悲智双运就是菩萨道,再换句话说,就是智悲双修之道。到了智慧圆满、福德圆满,就是佛的果位,智悲双运也就是这个道理。

修道的人,第一步功夫先证到&ldo;无我&rdo;。这个智慧境界所饮食的,有小乘现观种类,即小乘境界见到空一切智相,见到空的境界。这个范围,凡是圣人界遍一切圣者皆有‐‐凡是圣人都见到空的这一面。这句话讲得多痛快,也最伟大。凡是圣人,不管儒家、道家,乃至其他宗教,一定见到空的一面,才能够称圣。

观待世俗事是破有边,现观种类大乘圣智,看世俗很厌烦,要出世修道叫观待。待是相对、对待的意思。

世俗的事情拿空来破它,是有边。现观种类大乘圣智,即智不住三有之道相智相,理论上达到智不住三有,见地上见到空,如落在空的一边也是小乘,更何况你那个空的境界还不究竟。见到空的人就是憨山大师所讲: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大乘见到空的人,就是观自在菩萨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不二,是智不住三有之道智相。这个界限从大乘见道乃至于佛的果位。悲不住涅槃的道理也是一样。

唯识与中观  易经杂说  被金主抛弃后我又去跪着求他了  旧疾  桃色镜头  卿宓  猫犬系男子  道系小甜甜  孟子旁通  历史的经验  我爱吃肉肉  从死宅到土豪,只需要几个本本林楚徐露  烈狗  严拓  你妈就在那里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小崽崽他超行的  修车沦陷  有效婚约  一树海棠压梨花  

热门小说推荐
至高王者苏哲

至高王者苏哲

为了游戏里的皮肤,女友竟然背着我百星荣耀王者强势回归,手把手教你上王者!...

超级兵王叶煌

超级兵王叶煌

一代佣兵王含恨离开部队,销声匿迹几年后,逆天强者强势回归都市,再度掀起血雨腥风!简单粗暴是我的行事艺术,不服就干是我的生活态度!看顶级狂少如何纵横都市,书写属于他的天王传奇!依旧极爽极热血!...

都市最强狂婿

都市最强狂婿

绝世高手陈天接到秘密任务,入赘苏家,并成为上门女婿。本以为生活从此一片黑暗,可谁料他却意外开启一段羡煞旁人的牛叉人生!...

以罪为名

以罪为名

城市繁荣浮华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罪恶?恐怖离奇的命案中,又揭露出了多少人性的阴暗。以罪为名,带你亲临凶杀现场。通过法医学侦查学犯罪心理学行为侧写等等专业手段,直观最匪夷所思的恐怖凶杀案。...

傅先生,你被挖墙角了!

傅先生,你被挖墙角了!

未婚夫是植物人,她却意外怀孕了!更奇怪的是,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肚子里怀的是谁的孩子。大家都把她当成一个不检点的女人,对她各种凌辱,直到孩子父亲的人出现。他给她住奢华的房子吃高档的食物穿昂贵的衣服,却唯独不现身。她以为只要怀着他的孩子,他迟早会出现,可是直到那个人把她刚生下的孩子抱走,然后人间蒸发,她才知道她错了。某日,他将她逼到墙角。傅先生,咱俩不熟!看着面前的男人,她步步后退。连孩子都生了,这关系还不熟?看来我有必要再跟你重温一下当年的场景!某男将她直接壁咚在墙上。...

逆流青春1997

逆流青春1997

别看了,都是胡编乱造的,真的!陈林,一个屌丝,怎么可能会穿越到1997年,而且穿越了还被美女喜欢。他以前可是一个单身狗!做梦吧!再说,怎么可能一个暑假通过卖小龙虾就能挣一百多万,这挣钱也太简单了!前世的穷屌丝怎么可能铸就商业传奇,怎么可能打败外国公司,怎么可能助力华夏屹立于蓝星之巅。根本不合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