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而民意即使是真实的,却绝对未必是对的,此其二。历史上的例子不胜枚举。希特勒是靠着民意上台的,美国南方当年歧视黑人的法令是基于民意而写成的,义和团残杀外国教士时,旁观的常有喝彩的乡民。民意如果不接受批判又没有自我反省的节制,可以形成可怕的暴力,带来全体的灾难。
对民意的批判从哪里来?如果民意指的是大多数人的意见,那么批判当然得来自少数人。民主的基本原则固然是&ldo;服从多数&rdo;,可是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下半句:&ldo;尊重少数&rdo;。
在迷信民意、民粹主义越来越盛行的十年中,&ldo;服从多数&rdo;成为信条,&ldo;尊重少数&rdo;却被轻易遗忘。威权政府和暴力是明显而易见的,&ldo;多数&rdo;的暴力却往往隐于无形,因为可能批判它的人,本身或许就属于那多数而不察觉自己的霸道和粗暴;但是多数如果践踏&ldo;尊重少数&rdo;的原则,它就是另一个形式的暴力集团,彻底违背了民主的基本精神。此其三。
我可从来没有想到,在80年代鼓吹民意至上的人到了90年代竟会谈起民意的危险来;时代真的变了,问题也换了一套。如果反对者从前的责任是挑战强权,热辣辣地批判,他现在的责任可能是做那客观而理性的&ldo;少数&rdo;,不哗众取宠,不被主流收编,对盲从性极高的&ldo;大多数&rdo;提供一个冷冷的声音。我的同代人不知以为然否?和许许多多改革者、革命家一样,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专制政权被摧毁之后,自由就有了保障。十年回首,才知道那不过是个谦卑的开始。当人民自己掌握了权力而他对权力的相对责任了解不够时,他对自由的威胁和专制政权一样大。但是如果十年民主后的台湾显得混乱,我们的结论不该是民主制度不好,而是我们的民主体质不够成熟,不够健全。太着急,大概也不必吧?想想,法国大革命发生在两百年前,而我们,毕竟也才只是十年罢了。但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愧对历史。
第2节 反省之可疑
有许多似乎大家都已同意的结论,深思起来,其实可疑。
只要提到战争责任,不论是大陆人、台湾人或香港人多半会走到一个结论:德国人懂得反省自责,日本人死不认错,民族性差别甚大。
表面上在客观地谈民族性,真正蠢动的是中国人对历史不平的愤懑,像余烬在冷却的壁炉里兀自闪着火光。
我对这个简单的对比非常怀疑。在&ldo;日本人不知反省&rdo;这个论调里,有多少是客观的现象,有多少是我们主观的认定?身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日本政府将教科书中的&ldo;侵略&rdo;改成&ldo;进出&rdo;,并且为之义愤填膺,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家永三郎为了教科书这种改动而控告日本政府,诉讼锲而不舍进行了一二十年?我们也都知道哪一个日本官员又到靖国神社参拜去了,并且为之大大抗议,但是有多少人注意今年4月发生在日本爱媛县的事情?爱媛县政府在1981至1986年间,每年由公款支付靖国神社大祭的&ldo;玉串费&rdo;和慰灵大祭的供物费。爱媛县民认为这种公款支出违背了日本宪法二○&iddot;八九条&ldo;政教分离&rdo;的原则而对县政府提出控告,要求退回公款十六万六千日圆。
案件经过地方法院一审、高等法院二审,到最后最高法院法官以十三比二的比例判定爱援县政府违宪,必须抽回公款。
钱的数目非常小,但是判决的意义非常大。显然日本人也有很多种:
有人借着靖国神社的慰灵来闪避与历史的尖锐面对,也有人不为靖国神社所代表的民族意识所惑,坚持政教的分离;然而为什么中国人只记得前者而忽视后者?这种有选择性的记忆是不是反映了中国人的主观意愿?选择出来的细节当然是片面的,它究竟证明了&ldo;日本人不知反省&rdo;或者只是加强了我们对日本人原有的成见?司马辽太郎的《台湾纪行》令人反感有一个重要原因:
在他笔下,好像所有台湾人都是精通日语、怀念日据时代、喜爱日本文化的。
我们知道那只是台湾人的一种。司马缺少一个文化观察者不可或缺的警觉:
他的采样选择是否受他主观情感和意愿的影响?他的采样有多大多广的代表性?当我们说&ldo;日本人不知反省&rdo;的时候,我们的采样是否客观?我们在说哪一种日本人?这一种日本人在他的整体社会中占多大比例?除了家永三郎和爱媛县民之外,是否还有别的个人或团体不同意官方的历史观?他们又有多大影响?我们是否充分认识日本社会里的多元性?也许日本人不知反省是一个事实;但是在我们能切实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不能骤下断语。毕竟方法如果不周全,任何结论都是可疑的,不是吗?&ldo;德国人懂得反省&rdo;又是不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呢?我觉得不那么简单。
对第一次大战的战败,德国人的反应是屈辱与不平。后来希特勒的崛起与战败德国人希望重新振兴国威的心理很有关联。二次大战后,所谓反省也要等到60年代末学生运动开始向传统挑战之后才能展开。也就是说,日耳曼人对战争的反省与其说是民族性所塑的必然态度,不如说是历史条件的促成。
原子弹落在长崎和广岛,就是一个历史条件。由于原子弹所造成的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浩劫,遂使原本是侵略者的日本人同时成为受创深重的被害者。要一个单纯的凶手忏悔容易,要‐个凶手兼被害人忏悔,就困难了,因为他觉得&ldo;我固然负了别人,别人也负了我&rdo;;历史的罪与责他不能轻易厘清。
德国人的反省本身也是一个层次复杂的东西。当一个德国人对自己的过去毫不留情地大加鞭挞时,他可能是一个最具自我批判性、最清醒的(春
秋)史家,但是他也可能是一个戴着面具的文化沙文主义者;当他说德国人的罪行举世无双时,他没说出口的话是:德国人的文明高度是举世无双的。
他的反省看起来谦卑,其实是傲慢。
历史条件更少不了政治现实。德国人忏悔对象是犹太人‐‐战后团结起来声大势大的犹太人。同样被屠杀几近灭种的吉卜赛人却鲜有人提及。谁都知道&ldo;六百万&rdo;这个数目,可是谁知道吉卜赛人被害数目?吉卜赛人没有组织、没有势力、没有声音。反省,显然不是一个单纯的道德问题,它可能更是种种政治势力较量的产物。
在这个层面上,中国人自己有太多现成的例子。台湾的二二八事件为什么得到平反?50年代白色恐怖的牺牲者为什么还得不到补偿?因为前者配合台湾目前的政治现实,而后者还沾不上政治利益。
所以,当我们看见李登辉率领官员在二二八纪念碑前鞠躬致敬时,我们能下什么结论‐‐台湾人能反省?台湾人不能反省?恐怕什么结论都不能下。在反省和不反省的背后隐藏着一层又一层的文化、历史、政治的条件牵制。在看清这层层的牵制之前,我不敢下中国人能反省或不能反省的结论。
表面上,我们看见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的墓前献花下跪,也看见日本政府对战争索赔和慰安妇的控诉躲躲闪闪;相比较,中国人更是愤愤不平。我倒是觉得,在愤怒之前,我们或许应该将愤怒的对象真正理解清楚:它的躲闪,作为一种文化行为,应该如何诠释?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成因为何?我们自己的行为是否为成因之一?&ldo;德国人能反省,日本人不能反省&rdo;?可能不那么简单。
重生一老夫少妻 明朝巨富 结婚十年枕边人 亲爱的安德烈 星光的彼端 兽婚 目送 兄弟禁止 星照不宣 我也很想他 结婚娇妻养成 野猫驯养法 女子与小人 诱声魅色 网游之江湖任务行 文化是什么 引以为豪 天王搭档 孩子你慢慢来 我喜欢你,所以世界是甜的
...
曾经,安然一直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家庭,事业,爱情,应有尽有。谁料新婚前夜,这些东西一夕倾塌,所有的幸福全都化作泡影。走投无路之际,某男抱起安然,扔到床上,开启霸宠模式!...
杨恒,是一个非常小心的人,就是在过斑马线的时候,也要在绿灯亮了再观察八遍,直到确认两边没有闯红灯的车辆,还有快速拐弯的车辆的时候,才会迅速通过,可他就是如此小心,可还是在一个冬天出事了!哆哆哆,哆哆哆,啊,好冷,好冷,让我点上炉子好好睡一觉,啊呀,不好,忘记把窗子给开一点缝隙了,这,这,我怎么动不了了杨恒发现自己有些煤气中毒了...
为了游戏里的皮肤,女友竟然背着我百星荣耀王者强势回归,手把手教你上王者!...
起点第四编辑组荣誉出品安宇航无意中在电脑上安装了一款美女下载器,结果竟然真的能把电脑中的美女下载到了现实中,不过他很快就发现,这个下载出来美女居然是一款神奇的医学软件...
当人们看见站在顶点的人,只能看到他一身的光辉,羡慕他的伟大,却看不见他身下阴霾悲哀和血骨累累的枯骨。穿越电影系统,探寻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