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大山水(.shg.tw)”!
第二十四章
由汴京而金陵,从长江到黄河,兴也亡也,祸也福也,得也失也,千百年来多少往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啊!淹没着,宏扬着,每一个历史散落的碎片,只要你用心灵去撞击,都会发出岁月的回声。这是一个暮春的傍晚,我在秦淮河畔漫步,想起了文怀沙先生谈及李后主时的教诲:“时易世迁,政亡人息,大抵如是。可是,青山依旧,江河奔流,文化不泯。因此故,现实中人其实是历史中人,又总想挣脱历史而去,这是人的悲喜。金陵文事,当以李后主为最,却又不能不上溯至南朝沈休文,历来以声病说执论偏狭为人讥。其实大不然,沈休文善悟梵音,创浮声切韵之学,梵音之辩,厥功奇伟哉!”从先生这一振聋发聩的思索出发,便能想到唐诗之盛李唐诗星闪耀,莫不是“纷纷从律法中吟味自由”,“仿佛飞鸟入林,啁哳争鸣,咸以栖止于和谐世界为绝妙境界”,“于是遂有金相玉振尽得古今体势之杜律焉”文怀沙先生语杜甫、李白而降,词乃代兴,而使词与诗并列卓然成为大家气派的,先生认为“实肇自绝代才人南唐李钟隐”,即南唐后主李煜,字重光,号钟隐。
秦淮河两岸,灯火初上。
秦始皇凿秦淮河断金陵王气其实只是传说,秦淮河自古以来便是长江的一条天然支流。
江河水系仿佛是从中国西部极高处立足生根,然后绵延而下,纵横交错历时千百万年而生气犹在的参天神树的根系,再如织锦一般散布着,流动着,连天接地化生万物。
山有山的位置,水有水的流向。
文先生说:“大匠胸次,不废绳墨。”此非大山水乎?
黄河、长江,风情万种地显现着、流动着。
亲爱的读者,当我写到“春花秋月何时了”,李后主被一杯毒酒毒死于汴京时,实际上已经在回想宋朝了。这个因为处汉唐之后又分裂成北宋、南宋,而很有可能被忽略的朝代,其实是拥有最卓越之人物,在经济、科学与文化上气派恢宏趋于极盛的朝代。
这个最卓越之人物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
沈括,1033年生,1097年卒,字存中,北宋钱塘即今浙江杭州人,嘉祐进士。《宋史,沈括传》对沈括的评价是:“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能,皆有所论著。”《梦溪笔谈》共30卷,正编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在数学上,沈括首创隙积术和会圆术;物理学方面,沈括最早发现了磁针的“常微微偏东,不全南”的现象,是地磁偏角的最早发现者,较之西欧早出400年。沈括记载了延安百姓开采、使用石油的情况,首先提出了“石油”这一我们至今还在使用的科学命名,并极有远见地说:“此物后必大行于世。”为什么?石油“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北宋之时,沈括已经预见到了木柴这一能源的被替代,是不可逆转的,当时沈括所见已经是林木凋敝了:“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梦溪笔谈》卷24、杂志一)同时,沈括也指出,“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为记烟墨,沈括有《延州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沈括不是一般的奇才奇人,而是大才全才之人,他对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都有兴趣,也各有建树。沈括之世,欧洲一片沉寂,而沈括之见在当时地球上,可说是炬火闪烁烛照长夜。
在天文学方面,沈括提举司天监时所作的《浑仪议》、《浮漏议》和《景历表》等,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由沈括首创的《十二气历》废除了阴阳合历中的置闰之法,与今日世界通用的阳历法不谋而合。他对黄道与白道交点后退的度数推算,与现代天文学研究成果极其相似。
沈括于地学的贡献在于,他对海陆变迁、流水侵蚀、古生物化石、矿物及地震等都有记载及前人所未发之见地。他是第一个对我国华北平原之形成,作明确无误的海陆更替的精彩论述者: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距东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流所湮耳。
太行山中的螺蚌壳证明了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沧桑之变,“今距东海已近千里”的东海是渤海,因渤海在东,古人亦称东海。
沈括游雁荡山,写有《雁荡山记》,抒情、写景、怀人,教人目不暇接,开头便是“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这是为什么呢?直到宋真宗祥符年间,“因造玉清宫,伐木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即便是号称山水诗圣手的谢灵运为永嘉太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雁荡风景是怎样退隐、藏匿、不显的呢?
沈括写道: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百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惟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漱、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
沈括对雁荡山实地考察后,提出流水侵蚀作用是形成雁荡诸峰的原因。他还把各地沟壑中的“植土龛岩”“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的现象与雁荡山相比较,虽此土彼石,却都是“水凿”而成。从而对流水侵蚀地形,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沈括比美国人赫登于1788年在《地球理论》中提出的流水侵蚀学说,早了700年。沈括在描述雁荡诸峰时的“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在现代地貌学上称为“古夷平面”,标志着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阶段。这一直到近代才出现于西方地学著作中的学说,沈括在11世纪时便已有了精细的考察与论断了。
竺可桢先生论及沈括有关雁荡山的发现时,感慨说:“在我国十一世纪时,而有此种见解,可称卓识。”(《梦溪笔谈》,巴蜀书社1996年第一版)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最卓越的人物”,而《梦溪笔谈》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亲爱的读者,当11世纪时,沈括写雁荡山的文字中,已经说到了陕西黄土高原的成因:“水凿”而成,那水就是黄河及黄河流域诸水。由此还可以联想到沈括没有涉足的金沙江与横断山,远远望去,那大山奔突横断,山谷间的所有风景,包括激流冲刷的江水,似乎一切都是“无”,其实,那是“有”,“不以有为有”,“水凿”的奇观啊。风景之大者,只是在退隐中积聚、显现,谁能去追溯那“水凿”的洪荒亘古?
发现风景的人是伟大的。
占有风景的人是渺小的。
践踏风景的人是罪恶的。
沈括晚年隐居润州,把自己购置的田园经营为“梦溪园”,隐居八年后去世。在《梦溪笔谈》自序中,沈括写道:“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唯与笔砚谈,那是一种怎样的孤独与寂寞。
可是,没有孤独与寂寞又哪有纯粹、清静呢?
沈括的仕途屡有周折,最后贬官、归隐、笔谈。沈括做过什么官、做过多大的官,都无足轻重了,沈括只是以笔谈垒筑起了一座中国古代科学的丰碑,这丰碑的正面写着孤独,反面写着寂寞。
沈括的出现与成就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与整个宋代科学思想的活跃,四大发明在长江流域最终完成密切相关。要而言之,宋时雕版印刷盛况空前;书院之多举不胜举;火药在南宋时已应用为长竹竿火枪,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原始管形火器,后发展为“突火枪”及5公斤重的铁壳炮,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还有指南针、造船技术及文化名人等等,不一而足。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讲 佛缘 边缘人语 潮满大江 秋天的雕像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走出屏风的年代 走向孤独 汪曾祺书信集 探秘奇缘 21世纪不是梦 抒情诗一百首 小草 亡命天涯 中日恩怨两千年(全四册) 秋窗三语 从维熙纯情散文新作 重生农家:种种田,撩撩汉 人在天涯 我将飘逝
房产销售员顾铭得先天神珠,会透视知风水懂治病有神通,开始逆袭人生。...
豪门总裁VS大小姐甜宠1vs1偷偷离家出走的南栀。在林城的一条小巷被一个少年所救。月光下少女那双清澈干净的双眼就这样撞进了少年心里。少女的出现在少年灰暗无助的那段时光里,撒下一束最清澈干净的光。少女成了他的偏执和救赎。也成了被他寄予希望的人。在某一天的傍晚,少女的消失成了压垮他的理智的巨石。~~~~~~~~~~~~~~~~~~~三年后他成了a市的商业巨鳄她成了他的未婚妻。许家老宅在见时许温言看着熟悉的少女,看了许久,音调近乎颤抖的开口别来无恙。未婚妻别来无恙,阿言。南栀奔向许温言,伸手搂着他的腰,嗅着他的气息。总有人踏破山水放弃宇宙两万亿颗行星奔你而来...
军长难过前妻关军长难过前妻关最新章节军长难过前妻关无弹窗军长难过前妻关全文阅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军长难过前妻关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作为社区工作者的杨得成因为尽职尽责的工作而意外回到古代,成为丁家最不受待见的私生子,丁浩。无权无财,为同父异母弟弟当车夫的丁浩也因此有了梦想,就是在这万恶的社会下成为一个逍遥阔少,平平安安度过一生。梦想虽然有些遥远,但是丁浩却不以为然,凭借着自己做社区工作积累下来的社会经验,丁浩应对世人世事八面玲珑,聪明的抓住身...
一觉醒来,穿进一本种田书里,成为短命女配。女主光环太强大。想夺金手指?没门,金手指都不乐意。想与女主争辉?抱歉,女主粉丝团不答应。怕了怕了,咱惹不起躲得起,珍爱生命,远离男女主。可是,却无意间得到一份更大的机缘。这还不算完,她还招惹到了这本书的隐藏大boss宋砚。王墨捂脸,这情节有点走歪呀,怎么高高再上的女主,变成了整日咬牙切齿的怨妇。而她这个尘埃里的人物,竟成了众星捧月的团宠。...
在别人眼中,他是国民男神,是全世界的女人都拜倒在他的西装裤下,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的禁欲系帅哥代表在她的眼中,他是冷酷霸道的无情流氓,只要没有满足他,他就会痴缠不止,让她日日夜夜睡不着觉他以为,她不过是他发泄欲望的工具,招之则来挥之则去,却不想,突然有一天,这工具消失了,竟是连他的灵魂都一并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