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杨凌目光一闪,问道:“这两位何以一位以大学士兼尚书职、一位只担任吏部尚书?内中可是有什么说法?”
李东阳呵呵一笑道:“自然有所不同。吏部尚书为六部之首,亦是百官之首,可以与内阁大学士分庭抗礼。六部尚书之中,按照官制只有吏部尚书路遇大学士时不必让道,便是这个道理。
所以马文升马大人在的时候,虽非内阁,却能领袖群伦。自然,刘瑾乱政时内阁都成了摆设,张彩的吏部全然成了刘瑾的犬马,那又另当别论
王华学士谦谦君子,毕生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露锋芒。他地文才品性自是极好的,但是这样的脾性,每遇大事,若有权柄相同者争执,常不能坚持已见,容易为人左右,或者折衷求稳,这是王尚书的短处。我举他入阁兼部,两权归一,便成内阁首辅,位高权重,自可弥补这个缺点”。
杨凌听到这里,心头不由一震:“李东阳这话是什么意思?他现在是内阁首辅,却要扶持王华上位……..,他要退隐了?还有,杨廷和入阁,本是自已当初与他妥协的结果,他若要退隐,理当扶持杨廷和当首辅才是,可他如此苦心作为,扶王华上位,那是为的什么?为了牵制、制衡杨廷和不成?”
杨凌身子微微前倾,神色肃然起来,两眼也放出了敏锐的精光。李东阳见他如此神态,对他敏感的政治触觉也十分欣赏,不觉微微点头,继续说道:“王华本是礼部尚书,由礼部迁吏部,兼主内阁也说地过去。至于杨一清,本是兵部左侍郎,若立即身兼两职,未免令人侧目。
而且。杨一清精明强干,秉性刚烈,且在军中威望甚隆,纵不入阁,也足以发挥,倒不必兼任大学士了。”
杨凌微微蹙起眉,不安地道:“李大人之意……..莫非你要……..你要……..?”
李东阳畅然一笑,接口道:“不错。奸佞已去,老夫也没有甚么牵挂了。皇上日渐长大,朝中现在也平稳下来,老夫也该回乡养老了。今年正月回了趟家,真的是感触良多,往返奔波一趟下来,老夫觉得身体越来越差,已经不堪使用了。该退下来的时候,还是急流勇退的好”。
杨凌瞧见李东阳落寞感慨的神情,不觉为之动容,心念一转之下,他便已明白了李东阳地意思。李东阳是文坛领袖。素有清誉,又久在内阁,威望之隆,无以伦比。
“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弘治朝地三驾马车啊。可是刘健、谢迁相继罢黜后,李东阳却委曲求全,独留朝中,仅这一件事,就早被许多节烈的士林中人唾弃不已,骂他恋栈权位,不知羞耻。
刘瑾专权后。为了尽可能的保证朝政得以施行,不因刘瑾而败坏到不堪收拾,他不得不和刘瑾保持较好地个人关系,甚至做些讨好、谄媚权阉的事,这等行为更为许多视节气高于性命的士林中人诟辱。
天地君亲师,师者地位如父母,可是他的学生甚至为此写信,宣布与李东阳断绝师生关系。不愿因为他的‘丑行’玷污了自已地名声。被昔日的同道指指点点的戳脊梁骨。这位老人忍受了多少屈辱?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含羞忍诟。顾全大局,如今总算是功德圆满了。
官做到李东阳这个位置,已是位极人臣,这位老人还有何求呢?权阉受诛,他也是除奸地大功臣之人,本该受到褒奖重用,可他偏要在这时候请辞还乡,以一介布衣的实际行动向天下人坦白自已的胸怀。
杨凌触及李东阳坚定的目光,冲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知道已不必再劝了,这位可敬地老人为了大明江山呕心沥血,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这是他最大的心愿,也是他唯一洗清自已的机会,换一个时候辞官还乡,是不会产生应有地效果地。
杨凌默默地点了点头,问道:“既然如此,在下便不再相劝了。还请李大学士坦诚相告,大人意欲还乡,何以一定做此安排?”
李东阳微微一笑,说道:“老夫退了,老焦年岁比我还长,也干不了几年啦,来日之内阁,便是介夫之天下(介夫,杨廷和字)。
昔日刘、谢两位在朝时,我们便发议论,杨廷和、杨一清再加上你威国公,这小三杨说不定能重现昔年仁宣之治时三杨当朝地盛况。可是,威国公如今爵显位尊,已不能入朝辅政。杨廷和与杨一清嘛……..”
李东阳徐徐道:“二人都是为相之才,杨廷和博学宏毅,见识远大。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论经邦济国之事,实不如他.不过杨廷和对于同僚,不免高亢。大明第一神童嘛,从小性情高傲一些也是寻常,但一朝宰相,个人胸襟气度对于朝政影响甚大,这是他地缺点,杨一清就谦抑多了。此外,廷和对于不同政见者,稍嫌苛刻,不知容忍,刚极易折。
而杨一清曾遭贬黜,性情久经磨炼,较之沉稳圆滑。杨一清做事知道隐忍,知道迂回迁就,另出机杼以达目的,这一点杨廷和不如他。然而谈到理政、理财,目光长远,这方面的才能,杨一清不如杨廷和。这两人,一个长于治政才能,一个长于治政手段,各有所长,如能互补,则珠联璧和”。
他见杨凌欲言又止,便笑道:“我明白你地意思,这两人一向不合,若有机会,还不免勾心斗角一番。不过这两人都是忠心耿耿之臣,小事会计较,一旦由其身负内阁重任、肩负大明乾坤,这点深浅还是知道的,不会拿国家大事,做为个人政争之手段。”
杨凌沉默片刻,觉得李东阳虽对二人的优缺点一针见血。还是过于高看了两人公私分明的能力。不过他也认为杨廷和的性情,若是遇到弘治皇帝那样的人,说不定就是君臣鱼水,两相得宜。
然而对于正德这种年少气盛的少年天子来说,一旦杨廷和大权在握,很可能因为种种事故,导致君臣相争,酿成祸患。有杨一清这样沉稳练达地人从中制衡牵制,平衡内阁,强于一家独大,便道:“李大人求去,想必此事杨大学士已经知道了。不知杨大学士可曾举荐有人?”
李东阳捋须道:“自然,杨廷和推荐两人,一人任吏部尚书,一人入阁主政。他们是刘忠、梁储。现在是专典制诰地大臣,挂的是吏部尚书衔,呵呵,这两人原是太子春坊讲官,皇上旧臣。官职品秩倒也合适,难怪皇上取舍不下”。
杨凌一听便明白了,不禁也发出会心的微笑:杨廷和也是东宫春坊出来的人,原是太子侍讲。刘忠、梁储也是侍讲,这三位老师说不定原本就是一个办公室的哥们,把他们拉上来,自然方便自已办事。
杨廷和才华横溢,雄心勃勃,入了内阁本想大展拳脚,做一位治世能臣,名垂青史。可惜。他入阁非时,上边有德高望重的李老夫子压着,轮不到他拍板当家;内廷有刘瑾那个天字第一号权阉作怪,他又拉不下脸来学李东阳去公关交情,所以自入阁以来基本就是个摆设。
现如今刘瑾剐了,李东阳退了,杨凌隐了,正是他这棵四十多岁的小白杨茁壮成长地好机会。如果把两个一向交好、名望地位办事能力又远不如他地老同事拉进权力中心。那么他就是当朝第一人,尽可一展政治抱负。
杨凌想了一想。又问道:“那么依李大学士所见,王华、杨一清两人,谁更适合执掌吏部?”
李东阳露出一丝喜色,知道杨凌已有决断了,便立即答道:“自然是杨一清!”
杨凌颔首,又问:“那么司礼太监一职,又是何人同大学士争议?”
李东阳苦笑道:“还用和我争么?是戴、张、苗三位公公唇枪舌箭,争地不可开交,三人皆受皇上重用,各说各理,任用任何一人,其他两人都不服气,皇上为难不已,司礼监现在也是虚设难定呀”。
杨凌闻言低头不语,这三人与他关系都很好,苗逵那是一直以来的战友,自受王岳、范亭打压时,就是患难之交,逮捕王岳、擒杀范亭,苗逵坐镇中宫,才令他没有后顾之忧。这一次处治刘瑾,苗逵也出力甚大。
张永不必说了,原本都是好友地八虎之中,始终和自已保持友谊、而且很有义气的就他老哥一个,这一点连谷大用都远远不如。至于戴义,那是帝陵金井漏水案的同谋,现在等于是自已的铁杆亲信,也不能伤了他地心,想至此处,杨凌也不禁为难起来。
李东阳肃然道:“国公,司礼监职权,从无明确范围。名义上司礼掌印太监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太监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硃。事实上他们的职权,可以无限地扩大。掌理章奏、照阁票批硃,就使他们成了内阁中的内阁,司礼监也就成了宰相中的宰相,所用非人必酿祸患,实比内阁大学士人选还要重要”。
杨凌沉吟半晌,方颔首道:“我明白,这两件事,就交给我吧”。
李东阳大悦,喜动颜色道:“老夫代大明万民,谢过威国公”。
杨凌想起唐赛儿寨的红娘子,却不由暗暗苦笑:“此事早些解决,朝中不再扯皮,才能集中精力平息两州之乱啊!唉,不知我是否有机会领兵出征,战阵之上、刀枪无眼,家事国事搅在一起,该当如何是好?”
调教初唐 神级明星系统 重生之都市狂龙 我的警花爱人 重生之法神传说 妻不如妾 气冲星河 新喜剧之王 重生之大涅磐 重生之最强剑仙 唐朝公务员 赌神传说 官声 请叫我威廉三世 盛世官商 一个天才的平凡人生 灵罗戒 刺明 梦想成真 超级进化者
非重生转世小说!看了海贼王之后想写一本同人!主角肯定是要加入草帽海贼团!整体的世界架构,力量体系绝不脱离原著!大纲会按着剧情走向来写!添加原创剧情!本书是海贼王动漫同人小说!(喜欢看YY,带外挂穿越,还有完全原创的书友!抱歉!本书做不到!)书友讨论群325531771...
沈云嘉明知道谢棠不是好人,但还是不小心把自己搭进去了...
1999年,灵气复苏,生灵异变,妖怪丛生2018年,一个自称是重生者的漂亮小姐姐,突然找到了叶擎宇。你是我未来的老婆?叶擎宇一脸的不信那我未来岂不是很有钱,很有势,很有地位?未来的你风流倜傥富可敌国打败天下无敌手,世人称之为齐天大圣!哇,真的吗?那我未来岂不是个万人迷?不是未来的你超凶的!!!叶擎宇???PS已有完本长篇长生难...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月下的经典小说最强驭兽师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苦等三年,终等来系统。万兽皆可驭,以人力,驭天心。当打穿重重阴谋,叶玄才发现,这一切,原来是有人操控。历史的齿轮,早在万年前就已定下。...
一代兵王回归,从此都市鸡犬不宁。拳打富二代,脚踢纨绔少。各种美女统统不在话下Tags女总裁的极品兵王莫里斯克女总裁的极品兵王txt全集下载女总裁的极品兵王无弹窗女总裁的极品兵王最新章节女总裁的极品兵王txt全文下载女总裁的极品兵王全文阅读...
沈修文,一个服过两年义务兵役,刚刚踏上社会还不到半年的大学生,在一次和日本老板之间的冲突中不幸遇难。但鬼使神差,沈修文的灵魂却穿越到民国富家子弟的身上。相隔近八十年,两段记忆集于一身的沈修文来到三十年代的上海,面对即将爆发的一二八事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即将要侵吞中国的狼子野心,他该何去何从?同时,从小在红旗下长大的他,面对国共两党之间从你死我活的争斗到第二次合作抗日,再到抗战胜利后那场解放战争,沈修文又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