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章 启民(第1页)

金采是被朱由榔亲自下旨征辟的,但由于他自己定下的规矩,此时除了重大事宜,哪怕是他亲自征辟的官员,也要走内阁程序。

其实一开始,只是朱由榔和谢颖聊到戏曲小说之事,据朱由榔所知,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顶峰,大量话本流行,四大名著,三个在此时刊印流传,许多不识字的市井小民,都会到茶馆旁听说书先生讲一段,三国、水浒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朱由榔对于这种文化氛围还是很鼓励的,只有科学技术的文明是不足以称为伟大的,艺术娱乐,文化普及也是民族兴盛的重要一环。

而且也据此生了个心思,既然大明,尤其是江南地区,有如此好的文化氛围,识字人口也不只局限为读书识字,不少贩夫走卒、商旅伙计,都能识得不少字,所以自己完全可以办一个官方报刊啊,用来反应社会舆论,或是给文化交流和可能到来的思想启蒙提供平台,还能借此将自己的意志越过层层官僚,直接传达给普通百姓。

可若是自己亲自办吧,好像有点降身份了,也没这个精力打理,但若是交给其他人,又都不太放心,自己身边这些文官,大多都是士大夫出身,要他们花团锦簇的写封圣旨还行,要弄出能让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东西......实在为难了。

于是乎,朱由榔就想起了后世印象深刻的一个人名——金圣叹。

这家伙好像此时还在世吧?金圣叹是明末杰出的通俗文学家、评论家,还被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们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再适合不过了。

可一问,这大明朝却是没听说过有个叫金圣叹的人,最后还是方以智左思右想,言道有个闻名江南的“狂士”金采,和陛下要找的那个人比较相似,朱由榔这才想起,金圣叹是明亡以后才改的名字,此时应该就叫金采。

便让翰林院将其征辟过来,作为报刊的第一任主编,至于这个报刊嘛,就叫做《启民报》,启民这两个字是有寓意在的,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都喜欢“愚民”、“驭民”,巴不得老百姓一辈子种田耕地,“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朱由榔却表明了态度,这个报刊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启民智,就是为了文化普及,就是面向群众,提高百姓的眼界。

之所以交给翰林院,也有日后借此发展科普事业的打算在,实验室里的科学成果必须要走向大众,才能成为全民族的财富。

金采和朱由榔的见面非常愉快,朱由榔开心地发现,对方不仅是在能力上胜任这个任务,而且在立场上,和自己也能称为“同志”,出身寒微的金采,对于士绅集团对文化传播的垄断,本就深恶痛绝,知道天子的意图后,原本就作为“通俗文学和白话文先驱者”的金采,自然愿意倾力相助。

朱由榔从内帑里拿出三万两作为本金,让中书科出面,成立了一家“启民书社”作为出版机构,皇后王芷对此也很感兴趣,这产业本来就是属于皇室资产,朱由榔干脆交给皇后打理,无需管具体事务,自家老婆管账就行。

金采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兼《启民报》主编,连夜钻研,却是打算剑走偏锋。

朱由榔给他的任务是四个,其一,搞好文化普及,其二,可以给朝廷传达信息,其三,给日后的思想辩论提供平台,其四,宣传民族主义,引导舆论方向。

但要完成任务,首先得让报纸有人看,与很多人印象中不同,报纸这玩意,明朝早就有了。

更准确的说,宋朝就有了,到了明朝,更是风靡各个大城市。

这里说的可不是官方邸报哦,而是正儿八经的民办小报,明中期以后,北京就出现了许多报社,如公慎堂、荣禄堂、聚升、聚恒等等,它们发行的报纸一般称为“京报”。

只不过这些报纸,主要读者聚焦在士子、官员身上,内容也大多是些官场秘闻、花边消息之类。

所以金圣叹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打响名头,争取读者。

首先是控制成本,选取最差的,勉强能够印刷的草纸作为原料,利用活字技术刊印,从器具、油墨、纸张、人工,一份报纸只有三四张,还不用装订,成本最多四文钱,朱由榔表示就定价四文,不亏本就行,至于盈利扩大规模,难道报纸是靠价格赚钱吗?先打出名头,然后招广告啊!

就这一点,便直接战胜了市面上绝大多数出版物,一个发行量空前的官方刊物呼之欲出。

金采充分运用了自己多年浸淫通俗文学的功底,带着两三个翰林院同样精通此道的文人,开始奋笔疾书。

第一版《启民报》,既没有刊登什么朝廷政策,也没有搞科学普及,而是连载小说。

他亲自捉笔,写了一本《皇明忠烈传》,在报纸上连载,一次一个章回,写得便是朱由榔登基以来,麾下文武抗清的故事。

当然,由于此时通俗小说的风气,写得相当玄乎,和事实差距颇大,跟三国演义似的,但老百姓就爱这一口啊,尤其书中的事情就是这几年发生的,大部分人都还在,老百姓天生就是爱八卦的,更加推动了故事的讨论度。

金采先让书社把第一期刊印四千份,也不忙着发行,而是先让书社花两千多两银子,把南京城中各酒楼数十个当红的说书先生买通,让他们讲上这《皇明忠烈传》的前几回。

明代市井文化深厚,哪怕一般市井百姓,也喜欢听写戏曲、评书。

数日间,《忠烈传》马上风靡全城。

评书本来就是市井百姓们最喜欢的战争传奇故事,而且还是关于本朝君臣的故事,天生就带话题属性,很快吸引了一大批听众,而后其他酒楼、画舫自然闻风而动。

到处都在讲什么“丽谯楼真龙显圣明,罗浮山智伏李佟将”、“闻敌情大义结西军,圣天子歃血龙场驿”,老少咸宜,贩夫走卒聊天的话题都是大明第一猛将是谁,孔有德、尼堪如何如何可恶。

江南百姓本就备受清军压迫,如今突然出现以抗清为题材的评书,如何不火?纷纷代入其中,替忠臣良将欢欣鼓舞,为汉奸鞑子咬牙切齿。

金采这才把第一期发放出去,也不必在其他地方,就在各个酒楼外面,说书先生毕竟讲不了多久,从第三期开始,故事便只在《启民报》上刊印,听众们为了先睹为快,便开始抢购报纸,尤其这报刊十分便宜,不过四文而已,不到一顿饭钱,只要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百姓都能买得起。

自此开始,《启民报》五日一刊,从不断绝,而且从第四期开始,报纸上除了小说外,新增了四个板块,“民间奇闻”、“朝廷新政”、“百家争鸣”、“格物新知”。

格物新知第一篇文章就是关于地球重力,在金采这个主编的监督上,所有言语都尽量用白话,举身边可见的例子来说明。

而民间奇闻,多偏向于那些海商或是商人的奇异见闻,用意大致也就和马可波罗的游记差不多,朝廷新政是最新政治新闻的简报。

至于百家争鸣,接受所有人民间投稿,可以讨论所有学术、政治、文化问题。

第一篇,便是翰林学士方以智主笔,名字就叫《百家争鸣》,文章记叙了自古以来,学术成就大多出于辩论,唯有大胆的、系统的争辩,让各个学问名家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碰一碰,才能取得进步,朝廷应当鼓励民间学术辩论、思想碰撞。

这篇文章“思出于辩、理出于争”的观点立刻如同火星,点燃燎原。

身为剑仙,有九大神通很过分吗  三国之开局成王  重生后老婆不信我一个月赚一个亿  我在修仙世界开农场  我就捡个垃圾,全世界追杀我?  绝世仙帝在都市  穿成偏执暴君的继母太后  我在仙界靠捡灵物发展家族  葬海天师  苍龙令  当兵那天,我与战狼队长领证  禁忌风水师  雇佣兵五年,我建立了死神组织!  闪婚老公竟是财阀继承人  心理罪宗  神龙出狱  宏愿:让神话照进现世,成就神祇  高手下山:五个未婚妻找我退婚  后赛博时代的怪物猎人  玄幻:母妃让我迎娶女帝  

热门小说推荐
无敌修仙在校园

无敌修仙在校园

精品小说仙尊重生校园,爆出惊天丑闻,又被美女偷窥,他该如何应对?易武白斜睨一眼,只要我想,世界都要给我让道!怎么说呢?这是一个让各位大大爽了又爽欲罢不能的故事!...

余生无归期

余生无归期

林鹤暗恋了苏溪辰七年,从高一到高三,从高三复读到大三,林鹤写了很多很多的情书,都是藏在抽屉里留给苏溪辰的,直到大三的那个夏夜,林鹤被人捅杀,情书刚好写到第九百九十九封。林鹤,如果你能写满一千封情书,我就做你男朋友。苏溪辰,你可要说话算话哦苏溪辰读着那九百九十九封情书,声嘶力竭。林鹤,我错了!你醒过来好不好,你醒过来好不好?林鹤!你不是一直喜欢我吗?你醒过来,我娶你,我们再也不分开了好不好?林鹤!...

九天魔皇

九天魔皇

白夜,性别男,爱好女,身份伪华夏人。他天性善良,却屠戮苍生,他出身地球,却震慑诸天!万界争锋,吾主沉浮。...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杂草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杂草

书友q群563894205我穿越斗罗大陆,发现我的爷爷,一个农民,武魂是一株杂草。我的父亲,一个农民,武魂是一株杂草。我,我爷爷的孙子,我父亲的儿子,一个未来的农民,武魂也是一株杂草。如此,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永无出头之日。我不由地叹了口气。叮,是否加入聊天群听到这样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我不禁热泪盈眶。为了我自己,也为了我未来的子孙,我必须要努力,必须要奋斗,哪怕是付出我的生命。我一定会抓住这机缘,哪怕是一株杂草,我也要成为强者,改变命运。...

魔教

魔教

新书已经发布,世俗修真指南,支持的请进!新书已经发布,世俗修真指南,支持的请进!新书已经发布,世俗修真指南,支持的请进!新书已经发布,世俗修真指南,支持的请进!新书已经发布,世俗修真指南,支持的请进!...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