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0章 译本序(第1页)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欧美名著丛书(全12册)(.shg.tw)”!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德国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世人公认他为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最卓越的代表。可是,在1832年《浮士德》第二部问世前,也就是说当他还在世时,歌德之为歌德,歌德之享誉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却是由于他二十四岁时写成的一本薄薄的“小书”——《少年维特的烦恼》。这究竟是怎样一部作品?它何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威力?……

《维特》与歌德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作家写什么书,怎样写,往往取决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歌德尤其如此。晚年,他回顾自己一生的创作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只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一个个片断”。《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用第一人称写的书信体小说,可以说是这些“片断”中极为典型和至关重要的一个。

歌德出生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城,父亲卡斯帕尔·歌德年轻时上过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曾到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游历。可是,尽管学识渊博,广有家财,他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仍受到城里占支配地位的贵族阶层的蔑视,想以不领薪俸为交换条件在市政府谋取一官半职而不可得,被迫赋闲在家,借收藏书画和用意大利文写游记消磨时日,养成了孤僻、抑郁和固执的脾气。在这样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诗人歌德,一方面受到着良好的教养,能过一种无温饱之虞的悠闲生活;另一方面也受家庭影响,产生了对腐败的贵族社会和封建等级制的不满。

1765年,16岁的歌德被送往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他本人的兴趣却在文学和绘画方面。

1771年8月,歌德获得博士学位,回到故乡开了一个律师事务所。

1772年5月,歌德遵照父命到威茨拉尔的帝国高等法院实习。威茨拉尔是座空气陈腐得令人窒息的小城,帝国法院更以办事拖沓而恶名远播。歌德因此把实习的事抛在脑后,终日悠游于景色宜人的乡间,在那儿“研读荷马、品达等人的作品,干符合他的天赋、他的思想方式和令他感兴趣的事情”。6月9日,在一次乡村舞会上,他结识了天真美丽的少女夏绿蒂·布甫,对她产生了热烈的爱慕。但夏绿蒂已经订婚。尽管她的未婚夫克斯特纳尔和夏绿蒂一家对歌德都十分友善,但他仍因失恋而感到痛苦,终于在9月11日不辞而别,回到法兰克福。

回到故乡之后,歌德久久未能克服心头的苦闷,以致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在《诗与真》第13卷中写道:“当时我在床边上总摆着一把精致而锋利的小刀,每晚熄灯前都要拿起它来对着自己的胸口,想试一试能否把刀尖刺几公分进去。可我这尝试一直没能成功……于是,我决定活下去。”谁料就在这时,另一个人却把他几经尝试而放弃的事做成了。消息传来,歌德大为震惊,因为,自杀者不仅是他早年在莱比锡上大学时认识的一个叫耶鲁撒冷的青年,出事地点也正好在威茨拉尔,歌德在散步时还常常与他相遇;而且,想要自杀的主要原因也同为恋慕他人之妻遭到拒斥。这种种情况,不能不令歌德联想到自身的遭遇,感受到切肤之痛。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歌德本已决心作一次“诗的忏悔”;而耶鲁撒冷的不幸遭遇,刚好为他提供了所缺少的素材。关于这部后来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小说的诞生情况,歌德在《诗与真》第13卷中写道:

“因苦恋朋友之妻而造成的耶鲁撒冷之死,从梦中把我撼醒;使我不仅对他和我过去的遭遇进行思索,还分析眼下刚碰到的这个令我激动不安的类似事件。如此一来,我正在写的作品便饱含着火热的情感,以致不能再分辨艺术的虚构与生活的真实。我把自己与外界完全隔绝开来,闭门谢客,集中心思,排除一切无关的杂念。另一方面,我又搜索枯肠,重温我最近那段还不曾写出来的生活,把所有有一点关系的材料统统集中起来待用。这样,在经过了那么久和那么多的暗中酝酿以后,我奋笔疾书,四个星期内便完成了《维特》……”

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们就很容易明白,《维特》一书何以如此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它的主人公一个个何以如此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亲身的经历感受,长久的酝酿准备,按捺不住的创作冲动,“火热的情感”“集中心思”“搜索枯肠”等等——这些,就是《维特》的创作过程给我们的启示!在《维特》问世整整半个世纪后的1824年,歌德因出版社要印行《维特》的五十周年纪年版写成了《致维特》一诗,其中有两句更可算是他对自己与维特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的生动概括:

我被选中留下,你被选中离去,

你先我而去了,却也损失无几……

《维特》的时代精神

《维特》出版于1774年,其时欧洲正面临着一个历史转折点,古老的封建制度业已衰朽,资产阶级的时代即将来临。经济上,资产阶级具有了超过贵族阶级的力量;经过启蒙运动,他们的阶级意识也进一步觉醒,其中青年一代更是思潮翻腾,感情激荡,对仍然限制和压迫着他们的封建制度极为不满,强烈要求改变不合理的现状。可是,在牢牢掌握着强大国家机器的封建势力面前,他们一时难以直接提出政权要求,只好以“个性解放”“感情自由”“恢复自然的社会状态”“建立平等的人与人关系”等口号,表达对于一个符合他们的政治理想和经济要求的新社会的憧憬。这些口号乃是时代的呼唤,在德国也引起了一场持续十余年的思想解放的狂飙运动。

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的思想,特别推崇卢梭关于“返归自然”的理论;荷兰哲学家斯宾诺沙的泛神论则构成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哲学基础。歌德作为这一运动的发起者和中坚力量,受卢梭和斯宾诺沙的影响都非常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思潮中产生的《维特》,它表现的时代精神即是新兴资产阶级变革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理想,即是“个性解放”“感情自由”“返归自然”等等;就德国范围内来说,它则鲜明地、集中地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具体地讲,《维特》的思想意义表现在:

(一)述说了新兴资产阶级所怀抱的理想

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个出身市民家庭的青年。他思想敏锐,感情丰富,才识过人,资产阶级关于“个性解放”“感情自由”“平等、博爱”等理想,无不在他的言论主张和待人接物中得到表现,具体化为对于“自然”的无限信仰和崇奉。他热情讴歌自然,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视自然为神性之所在,以“自然的儿子、朋友和情人”自居,甚至渴望能成为“无所不在的上帝(即自然)的一面镜子”;他亲近处于自然状态的人——纯朴的村民和天真的儿童,自称“离我的心最近的是孩子们”;他重视自然真诚的感情流露,珍惜他的“心”胜于一切,说“我的心才是我惟一的骄傲”,同情,不,简直是崇拜那个全心全意爱着自己女东家的青年长工;他主张艺术皈依自然,视“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和真实表现”为艺术的生命,认为“只有自然能造就大艺术家”;他仰慕来自民间的诗人荷马和“莪相”,向往荷马史诗和《圣经》中所描述的朴素自然的先民生活与平等和睦的人与人的关系……

维特这种对自然的无限崇仰,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阐发了卢梭和斯宾诺沙的理论,不仅表现着青年歌德本人的世界观、宗教观、社会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等,而且更重要的是曲折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变革社会现实的要求。小说主人公所向往的,实际上也就是能使人的一切自然本性,包括感情、欲望、才能、智慧等得到充分表现,充分满足,充分施展。

(二)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维特》表达的要求人的自然本性得到全面发展的理想是崇高而美好的,不仅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有着明显的作用,而且已超出了资产阶级的局限。也正因此,它在当时的社会里根本无法实现。《维特》通过其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清楚地揭示出了妨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实现的内外原因。原因中最显而易见的,莫过于腐朽顽固的封建势力对于人的压迫。法国大革命前的欧洲,除去荷兰和英国,整个都还处于封建奴役的重轭之下,歌德生活的德国更加可悲。在那里,不仅封建等级制十分森严,甚至农奴制也依然存在。在那里,任何一个小国君都掌握着对其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以至于可以把他们成百上千地出卖给别的国家当炮灰。在那里,任何一个小贵族都可以对出身市民阶级的人颐指气使;不少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不得已而沦为他们的秘书和家庭教师,处于相当于他们的奴仆的地位。在这样的社会里,哪儿容得资产阶级实现其“个性解放”“感情自由”“全面地发展人的自然本性”的理想呢?!

维特是个富于自我意识的市民青年,不甘心对人俯首贴耳、自认低人一等,结果在贵族社会中便处处碰壁。他虽卓有才智,却在他当秘书的公使馆中呆不下去,因为上司对他的工作、交际以至于写文章的句法、标点等等无不挑剔、指责。他无意间跻身于C伯爵家的聚会,贵族男女便一个个让人饱尝他们那“世袭的傲慢”的滋味,不约而同地要求主人驱赶他,然后把事情张扬出去,闹得满城风雨,使心高气傲的他受到莫大刺激。就连那个除去“一串祖先的名字和可资凭借的贵族头衔”便一无所有的破落女贵族,也以自己的外甥女与他交往为耻辱,使他更是感到痛苦。贵族阶级的歧视使维特愤懑不平,以致他“曾上百次地抓起刀来,想来刺穿自己的胸膛以抒积郁”。

然而,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扼杀人性,只是妨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实现的外部原因;市民社会发展本身带来的矛盾,才是决定这一理想必然破灭的深刻的内因。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的发展,促使了人性的异化;“人”消失了,剩下的只是贪得无厌的资本家和出卖劳动力的工资奴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虽远远落后于英、法,但所造成的人性的败坏也很严重;“人”同样消失了,剩下的只是小市民。恩格斯在《德国现状》一文中把当时的德国形象地比作“只不过是一个粪堆”,而德国的资产者“处在这个粪堆中却很舒服,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粪,周围的粪使他们感到温暖”。这些身处“粪堆”而感到舒服自在的德国资产者,哪儿有心思和能力去追求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呢?哪儿能支持和容许他们中的少数先进分子去实现这种理想呢?歌德,甚至整个狂飙突进运动的可悲处境就是如此。

小说《维特》用了更多的篇幅,从日常生活中揭示主人公理想破灭的阶级内因。首先我们看到,心性高卓的维特不止被贵族阶级视为异类,而且在市民社会中也是个孤独者,处处遭人冷眼。一班庸俗小市民更对他心怀嫉恨,骂他妄自尊大,对他在贵族聚会中受辱一事津津乐道,引以为快。就连他的好友阿尔伯特和另外两个属于知识分子阶层的人,对他的思想言行也不能理解,难怪他要对阿尔伯特抱怨说:“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只要谁稍有自由的、高尚的、出人意表的言论行动,你就会听见人们在他背后叫‘这人喝醉了!’‘这人是个傻瓜!’这真使我受不了。可耻啊,你们这些清醒的人!可耻啊,你们这些智者!”实际上,维特骂的“清醒的人”都是些猥琐昏聩的小市民,他自己才真正是个觉醒者。

其次,再看市民的生活和相互关系,更是庸俗、虚伪透顶。他们有的心安理得地为贵族阶级效犬马之劳,有的不知羞耻地冒充贵族,逢人便讲自己的“高贵血统和领地”。他们彼此之间尔虞我诈,“互相抢夺着健康、荣誉、欢乐和休息”,“成年累月所盘算和希冀的只是如何在聚餐时把自己的座位往上移一把椅子”,或者乘雪橇郊游时走在前面。面对着这些现象,维特不禁惊呼:“这些人真不知怎么称其为人!”

维特与绿蒂的爱情之所以不成功,主要原因固然是碍于礼法,因为绿蒂已先被母亲许配给阿尔伯特;但是,在绿蒂方面,却也不无出于实利的考虑。她认为,阿尔伯特的“稳重可靠仿佛是天生来作为一种基础,好让一个贤淑的女子在上面建立幸福的生活;她感到,他对她和她的弟妹来说真是永久都很重要”。所以,她虽明知自己与维特更加情投意合,失去维特“定会给她的生活造成无法弥补的空虚”,却仍放弃爱情而保持“幸福”,甘为庸庸碌碌、感情冷漠的阿尔伯特之妻,结果并未得到真正的幸福。而维特也因目睹婚后绿蒂并不幸福,或者说不如和他在一起那么幸福,而增加了心中的痛苦。

《维特》还揭露了市民社会其他方面的许许多多虚伪和丑恶的现象。而正是目睹着这些现象,维特心中一天天增加了破灭之感,以致更加厌世轻生。如果说,贵族阶级的歧视和压迫,曾使维特愤懑不平,一度想“抓起刀来刺破自己的胸膛以抒积郁”的话,那么,对市民会的厌恶和失望,更令他痛心疾首,真的“提早结束了生命的旅程”。

《维特》一书对扼杀人性的封建制度的揭露,无疑是尖刻而有力的;但它对败坏人性的市民社会的剖析,却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

(三)对妨碍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实现的德国社会进行谴责和抗议

顶流大佬眼里只有我  唐羽唐三系统  矮脚猫米读  龙神殿林辰  林辰李可卿林灵儿  苏染霍奕霆  替嫁新娘:隐疾冷少宠上天  从超级兵开始无敌  华夏盘龙村徐长生  君如明月我似星灵曦  傅太太这个位置换人了  神医狂龙秦天  亿万豪宠掌中妻  秦天许思洁  夏妤晚傅觉深  瞳术时代:开局觉醒至尊重瞳  高浩许妍  重生甜妻九爷我要套路你  莫忆涵厉少霆  别跑,我是来追债的!  

热门小说推荐
绝地求生之无限爆装

绝地求生之无限爆装

绝地求生之无限爆装林北获得无限爆装系统。只要在游戏里面击杀玩家就能获得丰厚的奖励。从此绝地求生里面出现一个杀戮狂魔。...

凰踪凤舞

凰踪凤舞

二十一世纪杀手,一朝身死,穿越东霓国。是前世之缘的召唤,还是今生幸运巧合?继母姐妹陷害,她一一破解,让你们自作自受!不长眼的前来冒犯?想死?那好,成全你们!天材地宝,灵宠异兽,尽在囊中,妖孽殿下,死缠烂打,她不为所动,可一个不小心还是被偷了心妖孽夫君邪魅一笑,娘子,还想跑吗?内忧外患,且看他们如何携手共进!...

天道魔神

天道魔神

作者玄鹰的经典小说天道魔神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天道魔神周远只坚信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他还想狂妄的说苍天?什么东西!若想我被苍天驱使,是妄想!...

逃跑前妻,束手就寝

逃跑前妻,束手就寝

他是最年轻的少将,京城人人敬仰的太子爷战北晟。她是默默无闻平凡普通到了极点的女医生黎晚凝。一场交易,她毫无防备,掉入他设计的陷阱,从此,赔上自己的一生。极致宠爱无尽缠绵,他将她捧成人人羡艳的少将夫人。然而只有她一个人知道,这个男人,根本不爱她!一年之后,她丢下一纸离婚协议书弃夫而逃。然而最终,男人还是找上了门来。欺身而上,战北晟勾唇一笑,黎晚凝,带着我们俩的孩子,你想跑到哪里去?...

神棍仙女:大人强娶的美娇妻

神棍仙女:大人强娶的美娇妻

红袖读书首届全球征文大赛参赛作品对年纪轻轻又俊帅禁欲系的大理寺卿狄君阳来说,喜阳这个未婚妻上下都充斥着勾人的气息,特别是她的那双小脚,特别符合他那怪异的癖好。对于上辈子被退亲又被抢回来圈禁强势宠掠的喜阳而言,她只想逃得越远越好,偏偏事与愿违。狄君阳夫人,今天可卜卦否?喜阳?...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